雖然香港發展先進製造業面臨土地、人才、供應鏈配套不足等困難,但最近有一個行業經過各方反复論證,其生產、研發和銷售都很適合放在香港。近年,中國的低軌商業衛星(LEO)製造蓬勃發展。低軌衛星製造不需要大面積廠房,可以考慮“工業上樓”,比如已經落戶或者準備落戶將軍澳的衛星製造企業,廠房面積只需要1萬多呎到2萬呎。但是,對樓層的高度和承重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超過6米高度和3噸承重,這些條件是香港可以滿足的,衛星製造的單位產值比生產汽車和電池高得多。
具有獨特的軟硬件優勢
天基時代來臨,改變了地基時代在地面的爭奪,開始進入低軌太空資源和技術的爭奪。在通訊、監控、數據等方面,各國都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比如從歐洲、美國對華為設備的封禁就可見一斑。純內地製造的衛星,出口海外市場會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而把產地放在香港,有利於減輕這樣的影響,有利於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和中東市場。此外,香港的法律非常適合對內地的優勢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應用下產生的數據進行保護,有利於開展國際合作。衛星本身是在太空分佈和飛行,這種分佈式的運作不需要佔用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土,令彈丸之地的香港亦可在天基時代佔據一定競爭優勢。
香港製造業曾經有過輝煌的年代,在1980年代香港擁有52566家製造業機構,當年本地從事製造業的人數超過100萬人,與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時至今日,香港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僅為1%,而新加坡的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達到20%。與“四小龍”中其他幾個國家或地區不同的是,香港政府在過去一直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
新加坡的經驗值得香港學習,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多國的工業領域龍頭企業如荷蘭蜆殼(Shell)、美國美光(Micron)和默克(Merck)均選擇新加坡作為戰略製造樞紐。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精密製造工程業,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從簡單的承包製造發展到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擁有強大的設計、原型測試、生產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如今,新加坡擁有大約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每年培養超過13000名工程師與技術人員,確保電子產業人才穩定增長。新加坡經發局和企業通過各種平台合作,如:新加坡工業獎學金、工業研究生計劃、新加坡經發局與英偉達(NVIDIA)聯合推出的未來人才計劃等,培育下一代的代工廠工程師、IC設計工程師和AI人才,成功吸引了全球很多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及研發中心,令新加坡在航天航空、醫療設備、半導體等多個行業一直保持競爭優勢。
香港精密製造領域也有許多優秀的企業。例如,香港有非常出色的企業專門製造極其精密的齒輪;在電動工具領域,香港的創科實業已成長為市值1500億港元的香港製造業標杆,全球員工人數高峰時達5.2萬人,電動工具市佔率超過16%,排名全球第一;在覆銅面板/印刷線路板領域,香港的建滔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覆銅面板生產商,全中國最大印刷線路板製造商。香港發展精密製造除了具備一定的科研、產業和人才基礎之外,作為世貿組織四個單獨關稅區之一,香港在進口高科技設備方面沒有受到限制,方便引進發達國家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近年亦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一些敏感行業開始受到限制。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於2022年12月初參觀一家已進駐先進製造業中心的企業,聽取有關商業航天衛星的設計及製造的介紹(圖源:香港特區政府)
聯合整個大灣區的產業力量
香港應抓住發展航天航空、衛星製造的歷史機遇。香港理工大學自2010年起參與國家多項太空探索任務,包括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目前,香港大部分是從事專業服務業的人才,未來要大力培育和引進高技術人才。香港是國際化的城市,一些外國的技術人才在香港容易找到自己熟悉的文化圈子,很適合成為聚集各種膚色、語言技術人才的“地球村”,要吸引懂航天技術的人才也不是很難的事情。例如,某航天科技集團的核心技術團隊有多名原中科院院士及所長、原國際宇航學院院士,以及多國的航天及地理信息科學界的著名院士。同時,把衛星製造基地放在香港,有利於緩解“一帶一路”等海外各個國家對某些衛星數據的敏感度,緩解地緣政治的壓力,有利於國之重器的海外市場拓展。
特區政府可以藉鑑新加坡的經驗,深入研究如何進一步發揮香港的優勢,培育和發展本地的衛星製造及精密製造工程業,聯手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規劃佈局衛星產業鏈,包括衛星製造、測控、發射及衛星大數據應用以及精密電子製造多個領域,未來吸引更多的內地及跨國公司來香港設立生產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
大灣區的航天航空產業群正在形成。深圳於2021年發布《深圳市關於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推出16條創新舉措,計劃將深圳打造成為全球衛星發射及應用產業創新高地;珠海市投入巨資積極打造大灣區首個衛星大數據產業園;廣州南沙也在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園,中科宇航項目在2020年正式啟動,將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國家航天局於2019年正式批准在澳門科技大學設立“國家航天局澳門太空探索與科學中心”,澳門的科學一號衛星亦於上月成功發射。香港要聯動灣區及內地其他省份的資源,在新一輪競爭當中發揮自身所長,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廣州南沙區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
(圖源:新華社)
本文作者
練卓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
歐暉: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員。
*免責聲明:本文所闡述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不代表大灣區評論或IIA機構立場。
*本文原載於大公報。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