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以人才高地建設來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導讀 · 2022.11.05

111日是深圳人才日,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也在當日正式啟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受邀參加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要通過建設人才高地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本文內容整理自該演講。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們提出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將通往2050年實現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分兩步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但是我們面臨一個很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搞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逐漸出現逆全球化的趨勢;針對中國,美國政府不僅卡脖子,而且進行系統脫鉤。但是,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的倒行逆施,阻擋不了我們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今天,我想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的建設講三個觀點。

 

1

江西井岡山先鋒數字經濟產業園

20229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圖源:新華社)

 

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要通過建設人才高地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針對科教、科創人才這方面有很大篇幅的論述,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並指出我們要建立多個世界級人才中心。當然,這不是總書記第一次強調人才的作用。總書記曾在2018年參加廣東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去年九月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更是強調,國家要建設多個人才高地,包括北京、上海和我們粵港澳大灣區。

所以結論就是,我們要通過科創人才的高地建設,來引領下一步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開放就是建設人才高地的必由之路。這一點幾乎是不言自明的。我們有太多的歷史教訓了,包括中國本身的歷史。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先生做了很多中國科學史的研究,出版了數十冊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我最近花了很長時間去讀。到了唐宋時期,尤其是宋朝,中國的科技在當時的世界是最先進的。再後來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如果用今天一些美國教授的話來說,鄭和的船隊相當於今天美國的航母群。當時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甚至英國還沒有成長起來。但是,後來明清搞閉關鎖國,我們開始落後了,直到近代被西方所打敗。所以80年代我上北大的時候,我們總結出一個歷史教訓,封閉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教訓不僅僅是針對中國的,對別國也一樣。

蘇聯是近代以來舉國體制的一個典型。蘇聯的舉國體制在早期也有很多的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但為什麼後來就被美國打敗了呢?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開放。沒有開放就沒有思想市場,沒有思想市場就無法創新。同樣,沒有開放,就沒有商品市場。因為我們搞科技,需要大量的投入,這些大量的投入一定要在市場上取得回報,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封閉導致了沒有思想市場和商品市場,最終經濟很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科創也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美國為什麼強大?也是因為開放。美國依賴其三大開放系統——開放的企業和科創系統、開放的金融系統、開放的教育人才系統,這三個系統互相促進造就了美國的強大。美國在開放政策上,在很多領域一直強調對等開放,即你向我開放以後我才向你開放,但在人才問題上卻一直保持單邊開放。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從國際上吸收了大量頂級人才。一戰和二戰期間,美國吸引了大量的歐洲人才,比如愛因斯坦就是移民去的美國。在冷戰期間,美國用全世界的人才,包括從蘇聯和東歐跑出去的人才和蘇聯競爭,最後打敗蘇聯。今天的美國依然用全世界的人才,包括我們中國出去的人才跟中國競爭。我們改革開放以後,向美國輸送了幾百萬人才,到底回來的有多少?很多優秀的人才都選擇了留在美國。美國的世界人才平臺是單向開放的,這也和其開放的市場緊密相連。

所以結論就是,開放是建設人才高地的先決條件。中美兩國競爭的不是誰比誰更封閉,而是誰比誰更開放,最後的贏家會是那個更開放的國家。

第三,深圳和大灣區要做好開放型人才高地的領頭羊。廣東這片大地和中國的開放一直息息相關。中國的第一次開放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以後開始的,因為國門是被西方的大炮打開的,所以第一次開放是被迫的開放。第二次開放也是從廣東開始的,即鄧小平先生1978年提出的改革開放。在這40多年的開放進程中,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績,是改革開放塑造了今天的深圳、塑造了珠江三角洲、塑造了整個中國。今天,我們國家已經邁入了第三次開放。第三次開放在很多方面是單邊開放:即使美國或是一些其他西方國家向中國封閉,我們也要把開放堅持下去,尤其是在人才方面。

儘管今天美國搞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和中國搞脫鉤,但我們也迎來了一個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我一直在研究促成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國家要發展科技,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擁有一大批具有基礎科研能力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第二個條件是必須有一大批能把這些基礎科研轉化成為經濟活動、應用技術的企業;第三個條件是必須有良好的金融支柱來支援技術轉化,尤其是風投系統。這三個條件通過大灣區的融合就能實現。

在粵港澳大灣區,即內地9個城市加上港澳。如果這些城市不融合、不合作,每一個都是有缺陷的。尤其是香港,由於製造業的流失,香港沒有足夠具有轉化能力的企業。而內地各城市則缺乏良好的風投系統,但如果結合起來,就可以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好。香港還有很多好的大學,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已經有了很多大學,也在抓緊搞大學建設,這些大學合起來就會有非常強的基礎科研能力。珠江三角洲的企業是世界上轉化能力最為強大的,正因為這樣,在過去四十年裡,我們成為了世界製造工廠。但我們缺乏的是健全、開放的金融系統。我們國家的金融系統主要是為自己的實體經濟服務的,是為金融穩定服務的,因此不可能變成像華爾街那樣的金融系統。但是我們有香港,如果香港能和深圳、大灣區的金融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造就一個能和華爾街競爭的金融系統。有了開放的金融體系,風投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所以,通過融合,我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2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圖源:香港01

 

80年代在北大上學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討論19世紀是屬於英國的、20世紀是屬於美國的、21世紀是屬於亞洲的。現在到了21世紀,我們亞洲,尤其是東亞已經站在世界經濟中心,這個基本面在今後10年、20年、30年都不會變。中國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然要引領亞洲經濟的發展。通過引領亞洲的經濟發展,來引領下一個世界發展週期,引領下一波的全球化。那麼誰來引領中國的經濟呢?我想深圳要當仁不讓,大灣區要當仁不讓。

去年我們迎來了建黨100周年,現在我們在通往第二個百年,即建國100周年的路上。深圳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不僅要踐行社會主義,而且要引領國家的未來。最近我提出了一個概念,我們要通往第三個百年,即2078年的改革開放百年。我們一路走來並不容易,走向未來也並不容易。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具有永恆的價值。只有通過繼續的改革開放,才能通往未來,才能建設中國式現代化。

我們深圳,在通往2078第三個百年的征程中,一定要扮演好領頭羊的角色。

GBA Review 新傳媒

整理 | 王侃

編輯 | 馮簫凝 黃紫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