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鄭永年對話崔天凱: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定義「中國式」?


導讀· 2023.12.04

2023年12月2日,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 在午餐演講環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與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會顧問、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進行了一 場精彩對話。

 

崔天凱分別從大國外交、中國週邊外交、台灣問題、中國外交風格四個面向講國際關係中的認知問題,同時指出西方關於中國對外政策的錯誤敘事。 崔天凱表示,之所以要在這裡提出敘事問題,因為敘事反映認知、決定態度也影響行為。

 

在對話中,鄭永年強調了敘事對於讀懂中國的重要性,並和崔天凱討論瞭如何跳出西方話語,來確立基於中國國際經驗、外交關係上的話語權。

 

0

鄭永年對話崔天凱(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鄭永年:當中美產生貿易衝突後,中美關係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當時很多人跑來問我,中美關係會怎麼樣。 我說,「我要找個機會跑去華盛頓問問崔大使,問了崔大使以後才能回答你」。

 

今天,崔大使為我們帶來的午餐演講主題就是“中美關係之間的認知問題和敘事問題”,我剛才跟崔大使溝通,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因為受“讀 懂中國」國際會議的邀請,差不多每次鄭必堅老先生都邀請我參加,我也差不多每次都參加。

 

我一直在想,如何讀懂中國? 我覺得「敘事」非常重要。今年,我剛出版了一本書叫《中國敘事》,是講方法論問題的。 而今天崔大使為我們講的是圍繞中美關係如何敘事,中美之間如何互相認知。 不同的敘事模式會對兩國之間的關係產生特別影響。

 

崔天凱:今年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十週年,十年來這個平台為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深遠。今天上午,習近平主席在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賀信中特別指出,讀懂中國的關鍵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這為會議基調和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讀懂,是要解決認知問題。 當然,為了讀懂也需要研究怎麼講好,這兩者都牽涉到有沒有正確的敘事。可以說,現在世界上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關於中國的一些敘事,有些是誤解,有些是刻意歪曲,這都是誤導,妨礙了人們對中國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正確認知。

 

我在這裡想結合我的工作體會,指出幾個西方關於中國對外政策的錯誤敘事,希望有助於會議的討論。 我在這裡講的完全是我的個人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並不代表官方的政策宣傳,也不代表會議主辦方,完全是個人意見,希望我的講話能夠起到咖啡的“提神作用” 。

 

一是關於中國在世界上的戰略意圖。

 

有一種敘事認為,中國在世界上的戰略意圖就是要挑戰和取代美國的霸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誤判,也產生了嚴重的誤導。

 

近年來,中美關係遭遇困難,有些人的底層邏輯也與此相關。中國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中國希望有個什麼樣的世界? 本來不是秘密,更不需要隱瞞。 中國領導人早就向世界講得清清楚楚: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在國際上,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致力於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此,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

 

兩個多星期前,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的演講時指出,我們絕不會走透過戰爭、殖民、掠奪、脅迫等方式現代化的老路。 當然,中國在世界上是反對霸權主義的,我們從來都不認同一兩個國家或小集團主導甚至統治世界,這是我們的一貫立場,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 但這並不同特定的國家掛鉤,更不意味著要以我們的霸權取代別人的霸權,而是反對任何霸權企圖,不論來自何方,不論何人所為。 同樣,我們也會堅定維護國家正當利益和發展權利,反對任何遏制打壓,不論來自何方,不論何人所為。

 

在中方如此光明正大、清晰無誤表明立場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人要製造和傳播中國要同美國爭霸的錯誤敘事? 可能有的是因為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國家性質和政策宗旨,那麼就請他們多了解、多傾聽、多來參加「讀懂中國」的會議。 還有的可能是以己度人,那麼就請他們放下成見,重新認識今天的世界,認清歷史潮流所望、世界民心所向,用中國人熟知的一句話來說,希望他們改造世界觀。

 

二是關於中國多邊外交政策。

 

近年來,總是有人指責中國的多邊外交政策咄咄逼人,搞霸凌、脅迫,這又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敘事。中國的周邊外交方針是始終如一的,就是與鄰為善,與鄰為伴。 實際上,中國同許多鄰國友好的合作關係在不斷發展深化,在各方的持續努力下,我們這個地區的情況總體是穩定的,區域合作穩步推進,亞太經濟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之 一,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當然,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國同一些週邊國家之間存在著尚未解決的問題,這也是事實。 但是,中國和相關國家有共識,那就是睦鄰友好合作是共同利益所在,是應該共同維護的大局。 分歧和問題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協商管控、逐步解決,不能影響大局,這個共識符合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體現了亞洲的智慧,多年來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1

「一帶一路」倡議碩果累累。 圖為2023年9月在印尼拍攝的一列行駛中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 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計畫(圖源:新華社)

 

三是關於台灣問題。

 

必須先指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是事關中國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所以我們說這是核心利益的核心。

 

台灣問題之所以成為中國外交需要經常交涉的問題,之所以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完全是因為美國介入了中國內政,不斷干涉中國內政,阻礙中國的統一進程。

 

我們把台灣問題當作最重要、最敏感的議題同美方交涉,是要求美國改變錯誤政策,消除負面影響,絕不代表美國在這個議題上有主導權。 對於台海局勢,美國可能有重要影響,但是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任何人都不可逆轉的,包括美國在內。 中美之間有三個聯合公報,構成中美關係的基本框架,其中最關鍵的是一個中國的原則。 我要說的是中國統一了,就能從根本上消除台海局勢的不穩定性。

 

四是關於中國的外交風格。

 

近年來,對於中國的外交風格有不少說法,其中很多是友好的鼓勵、善意的期待,同時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敘事,以偏概全或者只看表面現象,不問精神實質。

 

外交風格是外交政策內在精神的外在體現。中國外交政策如果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奉行獨立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就是說對獨立自主的始終堅持,對世界和平的不懈追求。 在這個前提下,外交的風格、處理問題的手法當然不可能也不應該千篇一律,必須豐富多彩、機動靈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我一定要為中國外交風格找一個形象代表,我願意選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這個形象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有鮮明的中國文化元素。 孫悟空忠誠堅定、善惡分明、本領高強,在中國家喻戶曉,從領袖到老百姓,從老人到小孩都喜歡,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氣。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寫過誇獎孫悟空的詩句:「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這雖然寫於60多年前,但今天讀起來仍然覺得他說的就是當今世界,我之所以要在這裡提出敘事問題,因為敘事反映認知、決定態度也影響行為。 近年來,錯誤的敘事誤導輿論、煽動對抗、製造緊張,嚴重衝擊國際情勢,損害國家間關係,阻礙人類事業進一步發展,值得我們高度警覺。

 

我十分認同的基辛格博士在他的著作《論中國》最後一段說,倘若美國和中國能夠同心協力建設世界,而不是震撼世界,那將是何等大的成就。我在此引用他的話,向他再次表示敬意,並且衷心希望他的殷切期待能夠成為中美雙方共同的敘事、共同的努力,以便實現中美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

 

2

2022年1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拍攝的峰會主會場外的峰會標識,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為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明確了方向(圖源:新華社)

 

鄭永年:崔大使分別從大國外交、中國週邊外交、台灣問題、中國外交風格四個面向講國際關係裡面的認知問題,我覺得非常受啟發。

 

你剛才在講認知問題、話語問題,包括我自己也是接受美國大學教育的,我們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在中國的大學接受教育,學的都是基於西方實踐經驗的國際關係理論或外交關係 ,很容易接受西方美國的那套話語。如何從這些話語中跳出來,確立基於我們中國的國際經驗、外交關係的話語權?

 

崔天凱:從大的層次來說,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的理解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中國的國情。 這落實到外交、國際關係上,當然西方提出了許多理論,有些也是不錯的理論,但是不是能解決我們的關切、能不能體現我們的利益和訴求、能不能解決我們的疑惑? 恐怕也不能完全依靠這個,我們也應該根據我們自己的國情、文化、國家性質提出自己的看法。

 

鄭永年:習近平主席上午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賀信裡說,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敘述」做好。中國式現代化有兩個部分:“中國式”+“現代化”,在你看來,作為一個外交官,如何定義我們的“中國式”?

 

崔天凱:我覺得中國式現代化是針對整個國家的情況,肯定包括外交,但不限於外交。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講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符合中國國情的五大特點,其中有一條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好像與外交的關係更直接一點,我們是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來現代化,其他幾條也是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比如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等。中國如果走出一條與歷史上已有的已開發國家不一樣的現代化道路,就開創了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天地。 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還有另外的路可以走,而且也可以走得很好。這對外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底氣所在,也是辦好外交的一個很大的基礎。

 

鄭永年:你剛才說國際關係理論或外交理論領域要有基於中國的實踐經驗,我是一個學者,沒有任何的外交經驗,但是當我們讀基辛格老先生的《大外交》時,我們會非常受用。如果沒有他這些著述,我們很難理解真正的外交是什麼。謝謝崔大使的精彩演講與分享經驗。

 

*本文原載於南方+。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