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在深圳開幕


在當代政治生活中,政黨幾乎是所有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核心,承擔著組織社會、凝聚共識、產生領袖、治理國家等重要責任。然而,當前越來越多國家陷入了治理危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政黨的治理危機。一方面,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黨,在嫁接西方模式後面臨體制轉型危機,無法尋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無法同時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社會穩定以及可持續的製度支撐和領導(即“三個可持續”)。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另一種選擇”,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學習、參考的樣本。面對這一現狀,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不同的政黨模式,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與政黨發展緊密相關的多樣化的現代化路徑,為包括中國式現代化在內的各種類型的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撐與政策經驗。

 

在此背景下,2023年7月29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 2023研討會在深圳拉開帷幕。本次研討會旨在通過比較的視角,分析中國共產黨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政黨與現代化的關係,探討各國政黨在不同國情背景下對政黨與現代化、國家治理、轉型發展等核心問題的探索和實踐,總結不同的政黨模式及經驗。

0

研討會現場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林振義,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和商業系教授柏思德(Kjeld Erik Brødsgaard),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郭建寧,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郭忠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主任、教授郭定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比較政治研究室主任郭靜,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春滿,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李路曲,俄勒岡大學政治學教授Tuong Vu,杜蘭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教授Martin Kostadinov Dimitrov,南京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教授王建華,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副教授王楨,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助理研究員李新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白智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迪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虎吉,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等海內外專家學者共襄盛會,縱論政黨與現代化的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

 

0

參會嘉賓合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致開幕辭,並對“政黨與現代化”這一主題提出幾點思考。鄭永年認為,雖然在中國國內,研究中國共產黨一直是顯學,但在海外,學術界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始終深受西方總體學術氛圍的影響,這也導致西方今天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一直處於衰退狀態。

 

政黨本身是現代化的產物,同時也深受現代化的影響。但自從西方從傳統精英民主演變成大眾民主以來,尤其是進入社交媒體時代以來,政黨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鄭永年表示,西方政黨是國家現代化的產物,它從屬於國家製度,並沒有能力居於任何國家製度之上,一旦失去了競爭力,政黨就會失去存在的基礎,這也是今天大多西方的政黨和社會上的其他組織處於一種“適者生存”的競爭狀態的原因。

 

“就世界範圍的政黨與現代化的關係來說,中國的經驗非常難得和寶貴,”鄭永年強調,這份寶貴經驗一直沒有被總結出來,因為很多人從來沒有脫離意識形態來做中國共產黨的研究。 “和西方不同,政黨在中國並不是其中一種社會制度,而是超越所有社會制度的頂層結構。就功能或者責任來說,政黨不僅僅是治理,更是發展。因此,從比較的角度來討論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化之間的關係,不僅具有政策意義,更具有學術意義。

 

1

鄭永年教授致開幕辭

 

29日上午,張占斌教授、柏思德教授、李實教授在研討會上作了主旨演講。他們分別就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北歐政黨政治、推進共同富裕的話題作出研判,總結了政黨與現代化的普遍性、特殊性。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以“努力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為題作主旨演講。張占斌認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係對於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地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變成國際話話優勢,都有重要意義。張占斌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追求現代化的歷程,總結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具有政治性、獨創性和人民性等鮮明特性,並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引領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其現代化發展的定位需是創新型、服務型、學習型、自覺型、實踐型和使命型的政黨。

 

他強調,構建自主知識體系除了要回應時代問題,還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結合全人類的共同特徵,仍需不斷學習各國的發展經驗和教訓;二是要把握好中國的特殊性,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出現,適應了我國國情,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才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1

主旨演講嘉賓張占斌教授發言

 

在政黨與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北歐模式又被譽為政黨政治的“下一個超級模式”(the next supermodel),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就是實行北歐社會民主主義的典型代表。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和商業系教授柏思德(Kjeld Erik Brødsgaard)以“北歐政黨政治與現代化”為題發表演講。他從北歐模式的概念出發,總結北歐國家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具有強社會福利政策、市場經濟和強調平等主義等特點,並著重比較了丹麥、挪威和瑞典三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政黨特點。

 

柏思德分析指出,相比於中國、新加坡和日本等亞洲主要經濟體,當前這些國家不僅在全球經濟增長競爭力指數排名上大幅落後,而且其政黨模式面臨著“民粹主義地震”(populist earthquake)。反高稅率、反建制和反全球化的民粹黨派近十年來在北歐不斷壯大,挑戰著長期穩定的由社會民主黨派主政的政黨系統(the frozen party system)。柏思德認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正處於十字路口,在移民、與歐盟關係以及國家發揮的作用等問題上面臨著艱難的挑戰,這意味著所有利益攸關方要進行更多的妥協和談判。

 

1

主旨演講嘉賓柏思德教授發言

 

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共同富裕?又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實施‘提低’(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戰略,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議。李實從共同富裕的基本涵義出發,提出實現共同富裕的三個階段目標。他從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的平均值和最低值比較,指出中國要實現2035年的富裕目標所需的年均名義增長數值以及當前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

 

李實認為,一定的高目標可以造成一種態勢來倒逼改革,從而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深化改革的三大領域應聚焦在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法治社會建設上。李實強調,“提低”是為了“擴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其中,“提低”是關鍵,且比“擴中”更重要。李實還從賦能、平權和善行三個方面進一步指出“提低”所需的製度和政策體系。他認為,實施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的發展戰略應該識別那些低收入人群中最有潛力成為中等收入者的人群,特別要針對農民工群體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這部分人群將是未來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來源。

 

1

主旨演講嘉賓李實教授發言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日,共設置六個分議題,客觀回顧和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同時還討論了政黨與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與會嘉賓紛紛就當代共產黨的轉型與發展、創新與變革以及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言獻策。眾人拾柴火焰高,研討會旨在集聚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為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引,也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添磚加瓦。

 

1

研討會精彩花絮

 

 

學術品牌·百川論壇

2

百川論壇是一個系列的學術活動,取名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希望可以為國內外的思想者提供一個廣闊而包容的平台,通過集思廣益、積厚流廣,為新時代的中國發展注入思想動能。百川論壇系列從全球視角出發,圍繞共同富裕、國際關係、內政外交、公共政策、城市管理、可持續發展等話題,聯合眾多高校學者、政策研究人員、企業家、業界先鋒力量,以及社會各領域的精英人才,組織開展不同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為中國製定相應的戰略和政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主辦方

2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IIA)以“研究世界、探索前路、體認天理、經世治平”為理念,與 國際事務研究院 採用“一院兩翼、協同發展”的運營模式,致力於打造一個集“智庫 + 研究生院 + 國際論壇”三位一體的綜合型研究院。研究院由政治經濟學家鄭永年領銜,聯合眾多具有國際學術背景的傑出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將中國與世界研究緊密結合,為打造世界一流灣區、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推進世界和平提供智力支持。我們的願景是成為中國智庫的中堅力量,把業界和知識界結合起來,填補學術界和政策界之間的鴻溝,為探索中國和世界的未來注入思想動能。

3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