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專訪鄭永年:“中國怎麼想”正在影響世界


導讀 · 2022.10.08

過去10年,中國在經濟、社會、外交等方面都在發生巨大變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強調,中國政治體制的進步,是10年來一個關鍵性的變化。而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內政:政治層面的進步很關鍵


在鄭永年看來,過去10年,中國在經濟、社會方面的巨大變化可以通過量化指標直觀反映,而政治領域的變化,資料性或許沒有那麼強,卻是核心,很關鍵。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資料,中國的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人均GDP6300美元上升到超過1.2萬美元。同時,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都不掉隊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標誌性成就。對於中國而言,實現這些指標中的任何一個,都是世界經濟史和社會史上的奇跡。

他還強調,在這些成績的背後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政治體制的進步,這是10年來一個關鍵性的變化。英美的政治制度曾被很多國家和地區視為民主燈塔,但中國的崛起和發展成就讓越來越多的人重新思考民主的真正含義。

10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利用新興資訊技術改善民意回應。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開展人民網線民留言辦理工作,其中28個省區市出臺留言辦理工作制度化檔,進一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這一數字平臺的制度建設。

無論西方如何揮舞民主”“人權的大旗和大棒,美國多次挑起的戰爭、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西方對俄經濟制裁所導致的本國物價飛漲、全球能源危機,都與中國的穩步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的困難是暫時的,是調整時期的困難,而西方的困難則是結構性的、制度性的,兩者有本質不同。

 

外交: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改革者




2013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成果累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一大批項目扎實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境外投資存量從不足6000億美元增至超過2.6萬億美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1

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

 (圖源: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

 

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秩序,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的,現在這種格局因為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而正在發生變化。中國人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底氣。” 

 

鄭永年認為,世界需要一個更加民主、公正的國際秩序,而不是由一個國家或國家利益集團主導的霸權體系。美國以己度人,將中國看成取代其霸權地位的威脅,完全是一種妖魔化的做法。

“10年來,中國在國際體系裡所努力實現的目標,就是有事大家商量著辦,而不是某一個國家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整個國際社會。在鄭永年看來,美國所推崇的多邊主義實質是拉幫結夥,針對的是與其意識形態不同的第三國。中國宣導的多邊主義則是開放的、包容的,目的是解決大家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亞投行就是一個例子。這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並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截至202110月,亞投行已有104個成員國。美國、日本一直反對亞投行,但直到今天,亞投行的大門都是向它們敞開的。中國近代以來一直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受害者,推己及人,我們希望世界更加平等、包容。

 

 
2

位於北京朝陽區天辰東路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大樓

(圖源:新華社)

 

2014年,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說過這樣一段話:差不多兩千年前我們和中國就有交往,但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我們。相比之下,1509年我們才和歐洲開始交往,但是兩年之後,他們就佔領了我們。中國沒有這種侵略政策,所以我們很願意與中國相處,我也相信中國會延續我們之間的友誼。

 

鄭永年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多年,在他看來,東南亞國家的人民心中是有一桿秤的。一帶一路究竟是西方所說的新殖民主義,還是有利於亞洲地區共同發展,東盟看得很清楚。

美國為了對抗中國,試圖分化東盟,但與10年前相比越來越難了。今年6月,印尼防長普拉博沃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印尼主張以亞洲方式來化解爭端,就是最好的例證。

 

話語權:中國怎麼想正在影響世界

 

作為高校學者,鄭永年接觸的年輕人較多。10年來,他感到國內外的輿論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僅中國的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人也對中國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正因為中國人看到了整個世界,才站在世界的角度更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了自己的國家。人們在真正認識西方之後,必然會重新認識中國。鄭永年希望,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它應該是以中國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的。

 

西方一直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在我看來都是算命學,還總是預測不准。現在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的毛病還是沒改。鄭永年認為,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時期,西方就開始看東方,但直到今天,他們始終把東方視作一種和自己不同的、對立的存在。這就導致西方經常用兩分法來看待東西方的制度差別,比如野蠻與文明”“民主與專制”“自由與奴役”“保守與開放等。

加上近代以來的歷史因素,西方總是把自己視為先進的代表,把他們想像中的東方看成對立面,而且是落後的。事實上,絕對的民主和專制都不存在。西方國家實際上是用資本權力掩蓋了社會權力。如果西方不能跳出自己那一套標準和思維模式,是很難真正理解中國的。

比西方怎麼看待中國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否將真理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10年來,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中國開始提出原創話語,極大對沖了西方長期把持的國際話語解釋定義權、議題設置權、爭議裁量權。

 

3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言人楊光201986日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準備回答記者提問題

(圖源:VOA

 

今天,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准扶貧等體現中國立場、智慧、價值的倡議和理念,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與認可。隨著中國提出的諸多主張變為現實,研究中國的國際學者越來越多,閱讀中國文獻與論著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正在從被人刻畫到自我塑造,中國怎麼想正在影響世界。

 

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駡。中國在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後,接下來就是徹底解決挨駡的問題。正如鄭永年所說:中國要真正強起來,不僅技術要升級、經濟要進一步發展,更重要的是在規則上爭取話語權。

 

(本文內容原載於《環球人物》,作者尹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