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政治盤點|「驚濤駭浪」、戰略定力與百年變局


2023年已結束。 在這一年,國際政治呈現了新現象、新趨勢,也延續了過去的國際格局與國際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5月30日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在「驚濤駭浪」面前,中國堅持了戰略定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堅持、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2024年已到來,回顧過去一年的國際政治大事件,才能「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已然高度交融,尤其是中國外交中可能越來越多地涉及經濟外交,因此本文在盤點國際政治事件時也可能涉及國際經濟事件。 同時,由於中國日益邁向世界體系的核心區,中國的內政也越來越具有外部性,成為國際政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本文內容由IIA學術編輯小組整理,供讀者參考。

 

1

(聯合國大會堂懸掛的聯合國徽記)

 

2023年國際政治大事件

 

2023年1月,中國正式迎來疫後復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平穩轉段」與復工復產。 在美國,《通膨削減法》於1月正式生效。 凱文·麥卡錫經過十五輪投票後當選眾議院議長,進一步體現美國政治的極化與政治共識的缺失。 同時,2023年1月6日也迎來了國會山莊暴亂事件的兩週年紀念。 而在1月末,中美「無人飛艇」事件(亦稱「氣球事件」)扭轉了2022年中美兩國元首巴厘島峰會以來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的趨勢,再次令雙邊關係受到不穩定 因素的衝擊。

 

2023年2月,俄烏戰爭迎來一週年。 戰爭曠日持久,超越了大部分觀察者和分析者的預料。 烏克蘭得益於美國、歐洲的慷慨援助,仍在戰場上與俄羅斯維持相抗衡的態勢。 俄烏戰爭也從俄羅斯的「戰略攻擊」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3月上旬,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這次大會選舉習近平繼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擔任國家主席這一崇高職位。 同時,大會選舉李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新政府得以組成。 誠如鄭永年教授所言,如果說政治局常委會是“政治家集團”,那麼國務院應當是政策執行團隊(參見《鄭永年論2023兩會:未來可期》)。2023年印發的《黨與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進一步鞏固、發展了中國的內部三權分工合作體制,並且順應了發展新型舉國體制、應對美國對華「去風險」策略的要求,令新時代中國 政治體制更加趨於成熟、定型。

 

0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應大會發言人王超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源:新華社)

 

3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 如此一來,中國正式提出了三大全球倡議,配合先前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供國際公共產品。

 

2023年4月,蔡英文「過境」竄美,美國國會眾議長麥卡錫於加州會見蔡英文。 早在3月,媒體已見報稱,蔡英文說服麥卡錫,把會見地點從台北改為加州。 這就體現出2022年佩洛西竄台後人民解放軍軍演對於美台勾連的威懾作用。 隨後,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就美國國會眾議長麥卡錫會見蔡英文發表聲明,外交部、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蔡英文「過境」竄美發表談話。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於4月8日至10日在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

 

也是在4月,中國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外交和解,推動了沙伊兩國的複交。 「促和外交」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張名片。 更早期的中國促和外交實踐可以追溯至六方會談期間(2003-2007)。

 

5月中旬,歐盟正式公佈《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法令,成為全球首個「碳關稅」機制。 隨著歐盟推動CBAM的正式落地,其他經濟體也開始就碳稅推出政策。 例如,作為與歐盟經濟來往密切的經濟體,英國政府也在2023年正式宣布,將從2027年起實施英國版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以對沖歐盟落地碳稅對英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5月19-21日,G7首腦峰會於日本廣島(Hiroshima)舉行,這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外交高光時刻。 作為美國核武的受難地,廣島舉行G7峰會意義重大,從峰會的日程表中可見一斑。 在廣島峰會期間,岸田和其他G7領導人參觀了和平紀念資料館,向原子彈爆炸死難者紀念碑獻花,並在公園裡種植樹木。 這表明,美國在新形勢下也要充分尊重日本的意願,以期發揮日本在印太戰略中的重要角色。

 

1

2023年G7廣島峰會合影

(圖片來源:G7 Hiroshima官網)

 

2023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習近平指出,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 布林肯轉達拜登總統對習近平主席的問候,表示,美方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遵守拜登總統所做的「四不一無意」承諾。

 

7月,美國財長耶倫訪華。 耶倫訪華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於7月7日會見,就中美關係、中美經濟關係等重大問題進行了交流。 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主導人何立峰與耶倫會談。 20日,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這也是百歲老人基辛格博士生前最後一次訪華。 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為中美兩國民間外交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7月中旬,英國商務大臣凱米·巴德諾赫(Kemi Badenoch)正式簽署協議,確認英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而這也是自“脫歐”以來英國簽署 的最大規模貿易協定。

 

8月,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在美國馬裡蘭州總統度假地戴維營舉行會談。 在2023年,韓國尹錫悅政府推動了對日和解,重新啟動了外交學意義上首腦互訪的「穿梭外交」。 日韓和解也打通了美日韓三邊同盟形成的最後一公里,為此後的戴維營峰會奠定基礎。

 

 

2

戴維營峰會現場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9月,美國商務部公佈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供應鏈協議文本。 作為對沖中國經濟外交成果的重要工具,以及美國退出TPP後的替代區域經貿公共產品,IPEF被稱為是拜登政府經濟外交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印太戰略在經濟方面的具體表現。 儘管受限於其“中產階級外交”,拜登政府不願意加入任何自貿協定,包括英國脫歐後陷入談判僵局的《英美自貿協定》,但IPEF依然以行政協定的形式粉墨登場,表現出 拜登政府對於「相互依賴武器化」(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的重視。

 

10月26至28日,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美國。 在訪美期間,王毅與美國工商界等代表座談。 他表示,這次訪問的主線就是「重返峇裡島」「通往舊金山」。 從年初的「氣球事件」到10月王毅訪美,中美關係走出了一條低開高走之路。

 

10月29日至31日,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根據外媒引述三名知情人士報道,北京「邀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參加香山論壇」。 儘管奧斯汀最後並未出席香山論壇,但美方代表團的出席仍推動了中美兩軍交流的恢復。 邀請美國防長出席論壇的舉動也為中國開展大國外交有效加分,因為美方此前一直在宣揚「在兩軍交流方面中方拒絕見美方」的敘事。

 

2023年11月,舉世矚目的舊金山峰會在美國舉行,其後舉行的APEC峰會反而未得到如此多的輿論關注。 會晤結束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向媒體介紹情況,表示這次會晤有三個特點:一是戰略性,二是歷史性,三是引領性。 當地時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重要演講。 此次演講引發宴會現場美國各界人士熱烈反響。

 

12月中旬,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越南。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為習近平主席舉行歡迎儀式。 本次訪問,雙方就中越兩黨兩國關係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問題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宣布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攜手開闢了中越兩國關係 發展新階段。 在結束對越南的訪問後,習近平來到廣西南寧考察調查。 習近平強調,建構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將更有利於廣西的開放發展,壯美廣西前景光明。

 

 

3

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發表署名文章,為打造中越命運共同體擘畫新願景(圖源:新華社)

 

12月27-28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演說。 習近平在重要演講中系統總結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性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刻闡述新征程對外工作面臨的國際環境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對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

 

囿於篇幅,本文的盤點選取部分重大事件,盡可能呈現過去一年國際政治的全貌。 回顧2023,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交出了一份富有戰略定力的答案。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 面對“驚濤駭浪”,我們要在滄海橫流中顯出英雄的本色,以更堅定的信念迎來新一年的機會與挑戰。

 

*原始聲明:本文版權歸微信訂閱號碼「大灣區評論」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內容,侵權必究。 公眾號授權事宜請直接於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權事宜請聯絡IIA-paper@cuhk.edu.cn。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