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院每週科研動態【第7期】


來源:GCCS微信公眾號

 

【動態1】韌性城市的構建研究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頻頻出現各種極端自然災害,新冠疫情更是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地衝擊。面對公共衛生的危機,面對城市安全的時代考驗,中央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構建韌性城市這一遠景目標,並將重新審視和定義韌性城市的內涵。

所謂韌性城市,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給出的定義是能夠以一種及時有效的方式抵禦、吸收、容納、適應、轉化災害和衝擊,並從中迅速恢復。世界上一些城市很早就實踐了這個概念,比如倫敦在2011年就曾提出《管理風險和提高韌性:我們的適應性戰略》、紐約在2013年推出一個更強大、更具韌性的紐約計畫等。可以說,提升城市安全與防災能力已經成為國際化都市發展的共識,尤其是在全球佔據突出地位、具備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的城市,在構建韌性城市上具有更強的緊迫性。

在我國,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也以政府工作報告、城市總體規劃等形式,強調了韌性城市的重要性。但我們仍要清晰地看到,我國在應急系統和城市發展觀上依然存在不足——當我們追求GDP、追求快增長、追求不斷增大城市規模的同時,城市面臨的不安全因素和未知風險也是在不斷增加的。如何去管理超大城市?如何不僅僅是應急處理每一次失控的狀態,而能提前做好有遠見的規劃,加強對可能遭遇的非常態狀況的防範意識?在構建韌性城市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處理政府與民間、資本與社會、中央與地方這幾對角色關係,這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動態2】從香港職業專才教育看教育改革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專才教育困境一直存在。政府的文明主義和中國社會普遍對職業教育的汙名化”,導向了職專人群成為弱勢群體,面臨著不被社會重視和承認的歧視狀況;職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並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職專教育並未形成一個貫通的升學體系,無法與國家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需求相匹配。由此可見,職專教育如何破局,仍是一道典型的中國式發展難題。

而香港,無論是早期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制還是當下的服務體制,對於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這也積極推進了香港在職業專才教育上的不斷地探索和進步。比如2005年啟動商校合作,通過提供不同的學習模式,滿足實踐中的技能需求;2008年引入香港自理架構,提供七級的資歷級別。香港教育制度下的職專教育較好的涵蓋了中學和專上教育,創建了多元貫通的升學階梯,減少了青少年失業問題,對香港的人力資源和經濟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我國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借鑒方案。現代國家間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則是工業化、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人才基礎。如何有效解決我國職專教育的痛點,更好地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現狀的發展路徑,是後續我們需要亟待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