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GCCS微信公众号
【动态1】韧性城市的构建研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频出现各种极端自然灾害,新冠疫情更是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地冲击。面对公共卫生的危机,面对城市安全的时代考验,中央“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韧性城市”这一远景目标,并将重新审视和定义韧性城市的内涵。
所谓韧性城市,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给出的定义是“能够以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抵御、吸收、容纳、适应、转化灾害和冲击,并从中迅速恢复”。世界上一些城市很早就实践了这个概念,比如伦敦在2011年就曾提出《管理风险和提高韧性:我们的适应性战略》、纽约在2013年推出“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计划等。可以说,提升城市安全与防灾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都市发展的共识,尤其是在全球占据突出地位、具备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的城市,在构建韧性城市上具有更强的紧迫性。
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也以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总体规划等形式,强调了韧性城市的重要性。但我们仍要清晰地看到,我国在应急系统和城市发展观上依然存在不足——当我们追求GDP、追求“快增长”、追求不断增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城市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和未知风险也是在不断增加的。如何去管理超大城市?如何不仅仅是应急处理每一次失控的状态,而能提前做好有远见的规划,加强对可能遭遇的“非常态状况”的防范意识?在构建韧性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政府与民间、资本与社会、中央与地方这几对角色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动态2】从香港职业专才教育看教育改革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专才教育困境一直存在。政府的“文明主义”和中国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的“污名化”,导向了职专人群成为弱势群体,面临着不被社会重视和承认的歧视状况;职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职专教育并未形成一个贯通的升学体系,无法与国家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由此可见,职专教育如何破局,仍是一道典型的中国式发展难题。
而香港,无论是早期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制还是当下的服务体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也积极推进了香港在职业专才教育上的不断地探索和进步。比如2005年启动商校合作,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满足实践中的技能需求;2008年引入香港自理架构,提供七级的资历级别。香港教育制度下的职专教育较好的涵盖了中学和专上教育,创建了多元贯通的升学阶梯,减少了青少年失业问题,对香港的人力资源和经济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借鉴方案。现代国家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基础。如何有效解决我国职专教育的“痛点”,更好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现状的发展路径,是后续我们需要亟待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