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科研動態【第11期】


來源:GCCS微信公眾號

 

【動態1】中美科技人才競爭問題研究

 

隨著中美競爭逐漸升級,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網路戰也愈演愈烈。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競爭,其核心都是關於科技創新的博弈,而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因此,高端科技人才也成為決定中美博弈輸贏的關鍵因素。

為了遏制中國科技的崛起,美國從各個方面打壓和遏制中國的人才競爭優勢。比如從輿論上抹黑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政策,挑起關於科技間諜”“竊取智慧財產權等抹黑中美正常人文與科技交流的引戰言論;發起針對中美跨國企業的調查及其員工工作簽證的限制、限制中國留學生的赴美簽證並收緊STEM專業的留學申請和時限;聯合盟友國家宣揚中國技術威權主義從意識形態上孤立中國等。

美國在科技人才競爭上,擁有完善的人才移民政策、強大的科研環境、良好的國際科學合作氛圍,因此一直保持著相對的優勢。而中國近年來在迎來人才回國潮的同時,在人才機制體制、科研環境、學術生態等方面均暴露出不少問題。面對美國對華科技人才的封鎖升級,解決人才問題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我國科技人才競爭力?如何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間的協調機制?如何制定更好的人才計畫和移民政策?如何塑造更好的學術環境?這些都將是我們持續研究的課題。

 

【動態2】德國新政府對德國內政及中德關係的影響

 

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大選後,社民黨(SPD)、綠黨(GRÜNE)和自民黨(FDP)就未來四年內共同組建政府達成一致並簽署協定。德國首次迎來三黨聯盟的交通燈格局。

默克爾領導的保守派政權由此劃下句點。從理論上來說,這對德國政局的方向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有一些新政策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在環保方面,煤炭淘汰被提前到2030年,80%的電力將由可再生能源覆蓋,並計畫在2035年淘汰內燃機技術;在社會福利方面,最低工資將提高到每小時12歐元,每年增加40萬套新住房,其中1/4將作為社會保障房;在民主權利方面,賦予年輕人更多權力,將選舉投票權年齡降至16歲;在移民政策方面,號稱是時候讓德國成為移民國家了,並將實行更為寬鬆的移民政策。

同時,德國新政府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在內政方面,三黨執政將考驗新總理的平衡能力。為了維持各黨同步的表面團結,難免會犧牲政策的優化空間。另外,在自民党把持財政大權、不增稅、不觸及債務刹車的背景下,新政府如何實現在環保方面的目標?又該如何有效調節資本增值以創造稅收廣泛階層的利益保障這兩個福利國家矛盾的需求?在中德關係上,雖然務實合作的相互需求沒有改變,但我們仍需要未雨綢繆,密切關注新政府在中德經濟利益空間方面的重新評估及價值觀領域的轉向,並通過持續溝通以明確共同利益並最終管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