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院每週科研動態【第8期】


來源:GCCS微信公眾號

 

【動態1】歐盟“新階段”對華政策研究

近來,歐盟對華政策檔頻頻發佈:91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佈盟情諮文,裡面談到相關中國的議題;91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佈《歐盟印太合作戰略》檔,其中包含大量與中國相關議題的方案與建議;同日,歐洲議會通過《新歐中戰略》決議,提出要建立更加進取、全面和一致的歐中新戰略;106日,歐洲議會高票通過展望歐盟-美國關係決議,強調歐盟要與美國就保護中國少數民族人權、降低南海、東海、香港、臺灣緊張形勢等問題尋求共識及合作的可能;1021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並公佈首份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113日,歐洲議會首次派遣官方代表團訪問臺灣。

歐盟近期如此密集地推出涉及和針對中國的政策檔,是否意味著在經歷一段中美博弈後歐盟對華政策的策略和手段已形成新階段?整體來看,歐盟對華政策還將保持在合作-競爭-衝突共存的框架內。雙邊合作還會繼續深化,但在大國競爭和新冠疫情的雙重衝擊下,歐盟對相互依賴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會更強調開放性的戰略自主,即在保持接觸的大前提下,降低對華經濟依賴。同時可以預見,人權問題還會頻繁地出現,但難以成為歐盟對華關係的中心議題。

關於中歐關係的走向,我們首先要意識到,中國對歐洲國家的研究依然不夠深入,比如歐盟國家之間矛盾和複雜的關係,以及歐盟擴張後的利與弊。如何在以法德為代表的大國推進統一的歐盟對華政策的趨勢下,對其內部各個主權國家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如何在國際輿論場上把握主動權?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動態2】為什麼《魷魚遊戲》能引起美國民眾的共鳴?

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於9月中旬由網飛公司在其平臺推出後,四周內已被世界各國超過一億一千萬的觀眾收看,成為該平臺歷史上最賣座的電視劇。這一現象級的成功背後,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例如,《魷魚遊戲》為什麼會在文化與東亞國家迥然不同的美國和其他許多西方國家大受歡迎?而很多美國民眾為什麼會在看了這部電視劇後表示感同身受?

該劇導演黃東赫表示,這個劇本的初衷就是希望創造一個用來刻畫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並能反映其一些問題的寓言故事。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後,韓國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老年貧困、社會階層固化等各種社會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這些社會問題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被《魷魚遊戲》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了出來。而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的觀眾能對此劇產生廣泛的共鳴,這說明了這些社會問題在這些國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民經濟的去工業化、金融化和虛擬化在新自由主義主導的一些西方國家裡普遍發生,從而導致中產階級數量萎縮、社會流動性下降、貧富不均日益嚴重。從這些社會問題與《魷魚遊戲》中所反映出的韓國資本主義社會現狀的耦合來看,該劇在很多國家的流行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