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對話鄭永年:如何評價基辛格?


導讀 · 2023.12.01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於2023年11月29日逝世。 這位百歲老人曾經經歷過二戰、冷戰、後冷戰時代,他的人生幾乎貫穿著一部世界現代史。

 

如何看待基辛格的歷史貢獻? 如何理解他的思想遺產? 俠客島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進行了對談。

 

鄭永年教授指出,基辛格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見解非常精到,既有宏觀理論,也有微觀視野。 這種能從對方角度看問題、不光看本國利益的視角,是他彌足珍貴的思想遺產。

 

俠客島:基辛格的一生堪稱傳奇,他親歷了近百年來動盪變幻的國際風雲。 即使在退出政界後,幾乎每任美國總統也會邀請他到白宮,或聽取他的意見建議。 他逝世後,多國政要第一時間發去唁電。 為何基辛格能夠獲得這麼高的聲望與讚譽?

 

鄭永年:研究國際政治和外交,「基辛格」是繞不過去的名字。 身為歐洲移民,基辛格能對美國和世界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我覺得至少有幾個層次的因素。

 

首先是他與眾不同的世界觀,能從不同文明的角度看問題。無論是歐洲文明、美國文明、亞洲文明,都在他的視野內。 比較一下基辛格和杭廷頓就會發現,後者強調文明不同一定走向衝突,但基辛格能在不同文明之間找到共存之處。

 

這種思想的形成當然和他現實主義的世界觀有關係。有人批評基辛格沒有理想主義,我認為不是,這是他的個人經驗(許多親人和同學死於納粹集中營)所塑造的。 在他看來,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就是理想,要實現這樣的理想必須面對現實而非空想,他的國際觀就是完全現實主義的。 這種國際觀當然服務於美國利益,但不能說他沒有理想主義。

 

基辛格不是從道德、從意識形態出發來看問題,而是著眼於精準的現實考量。儘管有些「目標證明手段正確」的意味,例如有美國媒體說他為了實現目標放棄美國價值之類,但如果沒有手段,目標就是空想。

 

所以,基辛格是個混合體,既有理想主義,也很講求現實。這是他的成功之處,也是反對者批評他的地方。

 

1

2016年12月,基辛格在名為「領袖對話:國務卿論壇」的活動上演講(圖源:新華社)

 

俠客島:習近平主席在今年7月會見基辛格以及就基辛格逝世向美國總統拜登致唁電時都提到,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 在中國人看來,這是很特殊的一種稱呼,基辛格生前也說為這個評價感到自豪。 為什麼他能得到這樣的評價?

 

鄭永年:還是跟我們前面提到的基辛格的世界觀有關係。 他當然是為了美國利益,但用什麼樣的手段實現美國利益? 他和別人不一樣。 他可以從中國的角度看問題,而非只是美國的角度。 基辛格不是學中文、研究中國問題出身,但《論中國》這本書寫得多好! 不得不佩服,裡面有相當多的精闢見解。

 

一般美國的現實主義者會覺得“一山不容二虎”,要想辦法把對方扳倒。 但基辛格會考慮,兩者有沒有共存的可能呢? 某種程度上他非常了解、理解中國,能從中國的立場看問題。 這一點是中國人非常欣賞的,也對他產生信任。 有信任才能稱得上朋友,沒有信任感是不可能稱為老朋友、好朋友的。 他來過中國100多次,也很有點中國文化的品味。 這也是其他外交家很難做到的。

 

 

1

《論中國》是「政壇常青樹」基辛格的一部中國問題專著,借鑒了歷史記錄和40年來與中國四代領導人的直接互動,分析了中國古代過去與當今發展軌跡之間的 聯絡(圖片來源:raptisrarebooks.com)

 

俠客島:基辛格的地緣政治理論,包括他的均衡外交思想,歷史上對推動中美關係緩和、建構穩定中美蘇三角關係以及推動越戰結束等重大事件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人說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他的理論過時了,也有人說他的理論至今依然重要。 您認為基辛格的思想遺產是什麼?

 

鄭永年:我認為基辛格基本的理念、外交思維還是有效的。 他的博士論文談歐洲秩序,從歷史的角度看歐洲秩序是建立在權力均衡之上。他認為要達到我們所希望的道德水平,首先必須穩定。 他把這個理論放到中美蘇關係、放到冷戰上,用「三角形」來理解和推動國際格局的改變。當然他的理論也在變化,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意味,但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建構穩定、均衡的秩序。 例如隨著印度崛起,中美俄的三角也可以延伸到中美印,又是一個三角。 美國人現在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至於後來美國人對他有微詞,我覺得還是因為他摒棄意識形態外交。在基辛格看來,無論對手是什麼樣的製度形態,只要對建構穩定秩序有好處,就要跟對方打交道。當他發揮作用的時候,美國還是精英民主、中產階級民主,現在變成了民粹民主,又開始搞「價值觀外交」「民主同盟」這套,基辛格是不會喜歡的。

 

基辛格最輝煌的成就是在冷戰期間。 他一生橫跨了好幾個時代,從二戰、冷戰到後冷戰,他跟新中國每一代領導人都打過交道。 美國人當年說尼克森、基辛格是“出類拔萃之輩”,最優秀的一代人,這是後來者很難複製的經歷。 例如當年他在中東開創的穿梭外交,就是要跟不同的中東國家打交道、談方案。這種能從對方角度看問題、不光看本國利益的視角,是他彌足珍貴的思想遺產。

 

 

1

今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

(圖源:央視新聞)

 

俠客島:早年間基辛格建構了自己的核武理論,後來也推動了美甦之間關於核武、彈道飛彈條約的簽署,在兩個超級大國間建構了戰略平衡,緩解了戰略緊張。 近年來他又在談論人工智慧。 怎麼理解這種思想進程和變化?

 

鄭永年:基辛格非常擔心大國之間的衝突。 我們之前談過,當年核武為美蘇談判建構了基底,現在的中美之間呢? 最突出的是人工智慧。 前幾年他跟Google前CEO一起寫了一本書探討AI,就是擔心AI軍事化。 這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東西。

 

在他看來,中美真正大談判的基底就是人工智慧。 這次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也談到AI,雙方要建立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 可見他的關切非常有預見性。 美國冷戰派那些人一直想把中國搞倒,但是基辛格早就意識到也提醒過,中國不是你美國能打敗的。 所以才要從現實角度出發看問題。

 

2

《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書中提出人工智慧將重塑全球安全與世界秩序(圖源:hamiltonbook.com)

 

俠客島:研究國際政治、國際關係這麼多年,您覺得基辛格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您會如何評價他?

 

鄭永年:他的書我基本上都讀過,也在一些場合跟他遇過、交談過。 他非常謙虛,像我們開會,他很多時候都是很不張揚地走進會場,往角落一坐,也不打招呼。 他每次發言,從來不是去教訓人的,就是講自己的感受,舉很多例子,談歷史經驗教訓。 每次論壇,他一直仔細聽,從來不會聽一半就走人。 偶爾與他交談,他從不會因為你是小年輕就怎樣。

 

身為學者,這種謙虛、謙虛、再謙虛的風格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不認識他的人透過閱讀他的書有時會覺得不認同甚至反對,但在我看來,在認識他的人之中,他沒有敵人。

 

可能因為這種謙虛,也因為習慣性地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幫助他掌握了淵博的知識。他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見解非常精到,既有宏觀理論,也有微觀視野。他到北京就站在北京的角度看中國,到廣州就在廣州的角度看中國。 這種自上而下的世界觀、自下而上的地方觀是有機結合的。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有人相信結構,有人信奉力量,基辛格還是從人性出發。 只有從人性出發,才可能在彼此間找到共同點,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這也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同情心、同理心。

 

 

3

10月24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紐約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上致詞(圖源:新華社)

 

*本文內容原載於「」俠客島」公眾號。採寫:無忌。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