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解決世界之亂,核心在協調多元現代化


導讀 · 2023.09.25

 

2023年9月23日,鄭永年教授在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第十屆國際會議上發表致辭,對「多元現代性與世界新秩序」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刻解讀。

 

鄭教授指出,當今世界秩序面臨各方面的嚴重挑戰,這一亂局的根源在於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而壞的國際公共品太多。 他進而提出,國際合作的基礎是對多元現代性的認知、承認、接受和內化,「包容性多邊主義」已成為中國重塑國際秩序的核心原則。

 

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多元現代性與世界秩序。 在這裡,我想就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當今世界秩序面臨多重挑戰

 

我想講的第一點是,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亂局? 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面臨各方面的挑戰。

 

第一,集體安全體系危機。

 

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之後,人類社會建立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集體安全機制。 這體系在戰後重建與和平發展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然而,今天隨著地緣政治的白熱化,這項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穩定與合法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國單方面使用武力侵犯他國領土的現象屢見不鮮。 國家主權原則的神聖性遭到了踐踏。 武裝衝突和戰爭造成嚴重的人道危機和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即使在相對和平的地區,軍事裝備的惡性競賽也趨於常態化。 安全是人類生存、經濟繁榮、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但如今,全球再次被戰爭危機籠罩。

 

第二,全球經濟體系危機。

 

全球化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在過去幾十年中極大地提高了全球生產力和人類生活質量,前所未有地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 公平、可靠、開放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國際經貿體制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繫,形成了世界人民共建現代化社會、共享現代化成果的製度基礎。

 

然而,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盛行,經濟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礎的多邊國際經貿體制逐漸被架空。 世界經濟復甦疲軟。 有些國家築起一座座“小院”與“高牆”,把正常的經貿關係視為“零和遊戲”,把良性競爭視為惡性競爭。 逆全球化已經危及了全球經濟體系的公平性、可靠性、開放性。

 

0

逆全球化浪潮的興起

(圖源:Matt Kenyon)

 

第三,全球治理體系危機。

 

全球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治理。 但是,在國際集體安全機制和多邊國際經貿體制雙重失靈的情況下,大國間的合作逐漸失去動力,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不減反增。 人類社會尚未從此次的新冠大流行完全恢復,國際社會仍未對下一次全球性突發事件作好充分準備。

 

席捲全球的周期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嚴重限制中低收入國家的發展能力,長期盤剝一般民眾的經濟機會與發展權利,導致全球基尼係數不斷刷新、南北差距持續擴大。 隨著氣候日益惡化、能源和糧食危機蔓延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治理危機雪上加霜。儘管現代文明強調其普世性和普惠性,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代化發展的果實沒有如期惠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民眾。

 

第四,現代文明的價值危機。

 

現代文明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產物。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人類開始意識到,理性可以帶給人類幸福、自由和秩序。 儘管不同國家與民族持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整體來說,各國各民族都認同對現代性的追求。

 

多元化的經濟安排與政治制度實踐,體現了各文明與國家追求現代性的不同路徑。 但如今,現代性的弊端與危機愈發顯現。 現代化的發展需要以社會有機體為基礎,但目前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傷害而非滋養社會有機體。

 

在一些較貧窮的國家,武裝衝突、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和人道危機此起彼落。 即使在已開發國家,貧富差距擴大、民粹主義和人口老化的問題也長期蔓延,始終未見妥善的解決方案。 現代性是否值得追求成為人類社會的迷思。

 

1

現代性與科學、技術

(圖源:Springer)

 

雖然人們開始對現代性的價值產生質疑,但尚未發掘一種全人類共享的新普遍價值。 在缺乏共識的情況下,落後的傳統要素有全面復甦的趨勢。 非理性、野蠻、和暴力的滋長不僅影響一般民眾,也影響一些國家的政治人物。 人類社會步入現代化以來,再一次進入了價值觀的真空期。

   

世界秩序面臨的危機,不是僅限於部分地區的短期局部危機,而是波及全人類的長期系統危機;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危機,更是精神層面上的危機。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我們必須團結起來。 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員,各國與人民此刻必須思考的不是如何競爭,而是如何合作,以求共渡危機,確保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沒有好的國際公共品嗎?

重塑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

 

我想見的第二點就是,建立在多元現代性之上的包容多邊主義,是重塑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

 

世界亂局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大國地緣政治競爭更令人悲觀。 但是,悲觀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使得問題惡化。 我多次強調,今天世界秩序亂局的根源在於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而壞的國際公共品太多。

 

問題在於我們人類發展到21世紀的科學和技術是否沒有能力提供足夠多的好的國際共同品,也沒有能力減少壞的國際共同品呢? 絕對不是。

 

國際關係有一個理論,即國際公共品理論,大國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來提供國際公共品,而較小國家傾向於「搭便車」。現在的情況是,面臨國際秩序亂局,大國不僅沒有合作,反而大搞基於自私原則之上地緣政治競爭。

 

幸運的是,和美蘇冷戰不同,越來越多的國家現在不像捲入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 正如剛結束不久的G20峰會所顯示的,第三勢力正在崛起。 如果大國之間繼續搞毫無邊際的地緣政治競爭,那麼就有可能被各國所拋棄。

 

中國被動捲入地緣政治競爭,但中國對地緣政治競爭的有害性一直有深刻的體會。 因此,中國已經提出了三個全球倡議,即《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

 

根據我的理解,這些倡議並不是說中國想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其它國家,而是要提供這些對話平台。 對話最為重要。

 

最近,我們提出,在處理大國關係分歧上,堅持「五多五少」原則:

 

第一,多強調共性,少突出差異;

 

第二,多強調互補,少突出競爭;

 

第三,多強調合作,少突出衝突;

 

第四,多強調良性競爭,少突顯惡性競爭;

 

第五,多強調大國責任,少突出大國權利。

 

 

國際合作的基礎是

對多元現代性的認知

 

我想講的第三點就是,在知識層面,國際合作的基礎是對多元現代性的認知、承認、接納和內化。

 

地緣政治對傳統帝國有意義,因為傳統帝國競爭的是土地和人口。 地緣政治對近代海洋國家有意義,因為主權國家強調商貿立國。

 

但我自己覺得,在今天高科技時代,地緣政治的價值正在快速遞減。 整體來看,一國侵犯另一國領土的事情越來越少。 主權國家對科技的投資所能產生的財富遠大於對其它任何事物的投資。

 

今天的大國競爭主要還是一些國家依然處於冷戰思維,搞國家間的意識形態或價值觀之間的競爭和衝突。但正因為這些競爭較之土地、人口或海洋表現為“虛無”,冷戰思維也不是不可改變的。

 

實際上,如果我們從「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這一命題出發,今天世界秩序亂局的根源在於有關國家內政的亂局。 而內政的亂局則是由內部多元現代化這一趨勢所造成的。這一觀點我還會在隨後的討論中涉及。

 

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西方國家,今天所面臨的內部局勢遠比其外部局勢更嚴峻。 只不過是許多民主政體不但沒有能力解決內部矛盾,反而把內部矛盾外在化。當然,經驗地看,內部矛盾外部化不僅解決不了這些國家的內部問題,反而在惡化內部問題。

 

幾乎對所有國家尤其是追求現代化的國家來說,問題的核心在於是否協調內部的多元現代化。中國正在這方面做巨大的努力。

 

我們所在的南沙是廣州的一個新區,我們不難觀察到,與廣州老城區相比,南沙正在追求很不相同的現代化和現代性。 而在南沙參與現代化的人們也具有很不一般的價值觀。

 

中國內部在追求「多元一體」的複合現代化。 而在國際層面,「包容性多邊主義」也成為中國重塑國際秩序的核心原則。「包容性多邊主義」是為了解決所有成員國面臨的共同問題,而非如「排他性多邊主義」那樣針對任何第三方。

 

*本文原載於公眾號「IPP評論」。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