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郑永年:牢牢把握国家统一的主动权


大湾区评论对话郑永年

如何看待“520”赖清德就职演讲?

 2024.05.20 

世界|对话|观点

 

00

2024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其就职演说上谈及:“台海和平已是全球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更是国际社会高度的共识。”他还宣称,将以持续推动台湾民主和平繁荣的现状为己任,致力发展五大信赖产业,包括AI与半导体产业,并扶植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包容性成长等,承担责任,积极贡献世界。在两岸问题上,赖清德提出了所谓“不卑不亢、维持现状”的政策立场。

 

PART ONE

 

郑永年谈赖清德就职

 

虽然赖清德总体上延续了蔡英文时期的两岸政策框架,但处处表现出超越蔡英文的意向。他的“520”演讲通篇提及“台湾”近80次,试图将大陆和台湾对等,强调所谓“中华民国”的存在。这类表述游离于“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之间,作为“台独”力量的核心人物,他的讲话仍然在制造两岸矛盾,“台独”风险依然在增加。尽管蔡英文时期已经离“一中各表”渐行渐远,“九二共识”也已荡然无存,但赖清德仍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未来四年“台独”风险仍然很高。

 

从岛内和岛外的因素看,共有四种因素在加速驱动“台独”趋势:

 

第一个因素是岛内政治力量的推动。尽管赖清德只获得了约40%的选票,但他依然主导了行政权,可以制造和挟持民意推动“台独”。赖的副手与美国有着更紧密的关系,试图加速台湾地区与美国的整合。考虑到他和副手组成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是本土派系,他们的“台独”倾向性非常显著。

 

第二个因素是民进党内政治力量的误判。民进党侥幸地认为,尽管这些年没有承认“九二共识”,台湾照样生存下来了。他们天真地认为,这是因为美国、日本帮助台湾地区拒统,是美国和日本阻吓了中国大陆的统一行动。他们总觉得只要有美国、日本等国的支持,就可以组织对抗和威慑大陆,让台湾地区“武装到牙齿”。同时,民进党还认为中国大陆没有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随着赖的班子与美日关系的进一步拉进,新上台的班子对“台独”的幻想不仅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还会得到强化。

 

第三个因素是美国极端的反华立场。美国正在进行认知战,从外部塑造对中国的认知。美国和日本的行政当局,都认为中国大陆正在加速谋求武力统一。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就强化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采取西方所谓的“制衡”对策,以平衡中国大陆在台海的影响力,设法阻碍中国统一。国试图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发动对华认知战。一是如果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那么美国盟友将失去第一岛链——尤其是日本。美国也担心自身被赶出第一岛链。二是鉴于台湾当前在国际芯片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如果大陆得到台湾的芯片技术,中国就可以主导全球芯片产能。三是美国有意把台湾地区塑造成类似“耶路撒冷”般的民主圣地,制造所谓“如果台湾被统一,全球民主将遭受重创”的认知。美国的做法一方面进一步给台独分子制造了错误的想象,强化了台独分子的决心;另一方面为可能的军事冲突作舆论准备。美国塑造所谓的“全球东方”,竭力渲染民主与专制的对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所谓的“专制”与“民主”之争,把中、俄、朝、伊等国塑造为“邪恶轴心”,这无疑加深了台湾地区、日本等对中国的误判。

 

让人感到担忧的第四个因素是民粹。我们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民粹主义声音,认为只要军事力量足够强大,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台湾问题。但不要忘记,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们不能忽视台湾同胞的感受。一味渲染战争的民粹思想其实与台独分子和美国的穷兵黩武的思维如出一辙。

 

对此,中国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作出理性判断,极力促进和平统一的方案。

 

客观而言,时间仍然在我们这一边。岛内的政治力量高度分裂和分化,并非只有民进党一派政治力量。超过40%的选票支持并不代表赖清德就能只手遮天。与老一辈以意识形态看待中国大陆不同,对台湾的年轻一代(Z世代)而言,民主越来越是虚幻的口号。他们生来看到的,就是一个强盛的中国,而岛内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其个人的发展诉求。

 

大多数台湾民众并不想让台湾变成第二个乌克兰,也不相信美国真的出兵干预台海冲突。要知道,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很难想象美国会出兵“拯救”台湾。毕竟美国面对的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要看到,虽然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但却也在极力避免直接的军事介入,拜登政府提出的护栏(guardrail)政策本意正是如此。当前,美国对盟友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定)后,再未能对其盟友打开市场。拜登政府构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有名无实,盟友们并没有因此获得实质性的利益。相反,美国还在不断榨取盟友的利益。中国的崛起与前苏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无意对外扩张,在南海等问题上也愿意通过谈判化解分歧,提出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当前美国在台海兴风作浪,更多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对中国形成心理威慑,而非真正准备与中国开战。

 

1

蔡英文在2023年4月与美国前众议长凯文·麦卡锡举行会晤(图源:半岛电视台)

 

为了祖国统一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把握主动、保持定力。一方面,不能低估“台独”势力崛起的风险;另一方面,不能被美国发动的认知战牵着鼻子走。在对待岛内问题上,不能只盯着少数“台独”政客的言论,而要关注大部分台湾同胞的真实诉求,尤其是对自身发展的利益追求。我们不放弃武力统一台湾,但这绝非唯一的选项。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通过和平方式推进统一,我们也要不懈努力。

 

解决台湾问题,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首先,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福建舰的下水就是一个例证。我们不会放弃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如果走向独立,武力不可避免,但同时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意味着像台独分子、西方或者部分民粹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诉诸军事是唯一的手段。我们仍应把台湾同胞视为中国人。

 

台湾政治大学自1994年起每年进行统独立场民调,分别用六个分类调查民众对台湾未来的看法,包括尽快统一、尽快独立,以及维持现状偏向统一、维持现状再决定、永远维持现状和维持现状偏向独立。其中“维持现状以后再决定”于过去几乎都占多数,但“永远维持现状”逐渐成长。后者的支持度从30年前的9.8%提升至如今的33.2%,超越了“维持现状再决定”(27.9%),目前暂时跃居最高比例的选项。

 

我们可以对台湾民众的态度做一个解读:尽管他们并不想立即追求统一,但也不想独立,而是希望维持现状、维护和平、避免冲突。这种态度值得我们理解和尊重。近年来,大陆在面对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也展现出了经济韧性。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统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对老百姓来说,发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其次,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为最终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我们可以探讨以新的形式重启与台湾当局的沟通。我们还要学习运用更加灵活的策略,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以“胡萝卜更甜”的方式争取台湾民心。比如,在经贸、旅游等方面对台采取单边开放的政策,让对台政策红利惠及广大台湾民众,孤立和打击岛内的“台独”势力。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台湾青年一代的工作,加速民间、地方交往,用务实的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PART TWO

 

对话郑永年

 

基于“520”台湾赖清德就职典礼讲话的背景,对于台海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大湾区评论》编辑组与郑永年教授展开对话。

 

邀请嘉宾:郑永年教授

本期主持人:袁浩延  黄紫蓝

对话时间:2024.05.20

 

1

赖清德在大选获胜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图源:路透社)

 

大湾区评论:

金门渔船事件于2月14日发生,直接影响了对台旅游开放,初期仅开放福建到马岛的旅游。在中国大陆的对外交往中,大陆在处理对台关系或外交关系时,倾向于先营造总体的友好氛围;而西方或台湾倾向于先推动实现事务性交流,只有事务性交流实现突破才能推动关系改善。两方认为关系改善的步骤不同。对于现阶段的两岸关系而言,应该先改善总体大环境还是先推动事务性商谈?先总体还是先细节?从2月14日到5月20日,跨越两个情人节,时间上也达到了中国法律上规定的“离婚冷静期”的时长。尽管大陆方面与岛内在野党的沟通较为顺畅,但两岸执政党之间的交流付之阙如。面对民进党获得第三个执政任期,大陆方面应该如何审慎探讨两岸执政党之间有序沟通交流的可能性?

 

郑永年: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到赖清德及其团队毕竟强调所谓“中华民国”。尽管从论述上来看类似于“两个中国”,但不管怎样,岛内至少还是有一定的“中华民国”认同。其实,台湾面临的还是发展的问题。例如,在“520”前夕,民众党发起集会抗议,怒吼民进党执政8年跳票,认为蔡英文政府未能兑现施政承诺(deliver)。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探讨以某种形式恢复“九二共识”这样的表述,推动形成类“九二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如何恢复跟“台湾当局”的沟通。

 

两岸交流是有社会基础的。马英九不是来了吗?洪秀柱也来了。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官方管道沟通?如果官方管道未能恢复,那么民间交流与社会交流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替代作用。

 

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争取以某种形式恢复九二共识。总体的思路应当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是强化国防现代化,二是实行单边开放。单边开放的意涵在于,不对交流作任何设限,只要台湾居民有意来大陆就读、工作、定居,就可以顺畅地在大陆实现其个人目标。我们在旅游等多个方面也是要实行单边开放。马英九访问大陆,是不是单边开放的一种表现?这事关民生,对于巩固两岸关系的民间基础与社会基础至关重要。

 

大湾区评论:

两岸关系如今除了旅游开放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可以友好协商的领域,看似已经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程度。赖清德的“520”演说也提到了有意推动恢复两岸之间的双向旅游。而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在于,如果两岸之间的旅游实现开放,大陆居民能够在疫情后再度到台湾旅游,对于两岸民心相通而言是否构成重大利好?一般的观点认为,旅游能够促进人文交流(people-to-people exchange),对于两岸关系应该是利好因素。且其中存在一个假设,即旅游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民心相通。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本地居民对于外来游客的感知往往集中在消极一面,例如挤占当地资源、造成交通拥堵等。如果开放旅游,对海峡两岸关系是冲击还是利好?

 

郑永年:

我们对台实施单边的旅游开放政策就可以了。单边开放就是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自由就学、工作、定居、旅游。台独分子是不会主动到大陆来的,因此在旅游方面对台湾实施单边开放政策具有可行性。

 

大湾区评论:

如果对等开放旅游,大陆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台湾岛内的现状,把新闻上的国家大事转换为两岸同胞之间人与人的交流。这样是否有利于压制大陆方面的民粹声音与力量?

 

郑永年:

单边开放更有利于压制民粹,拥抱对台政策的理性。民粹力量在海峡两岸都存在。只有单边开放才能压制民粹。实际上,大陆年轻人跟台湾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尤其是要强调年轻人的力量。部分亲美老一代人的观念被冷战思维所垄断,几乎没什么希望。

 

大湾区评论:

赖清德的“520”演说有意推动两岸旅游的事务性恢复,大陆方面应该如何从政策层面予以回应?

 

郑永年:

这一提议是根据赖清德当局的需要。我们还是要强调单方面开放。台湾当局强调的“对等”还是基于以前冷战时代台海对峙的旧的现状。那个时代,在西方盛行的是“红色中国”与所谓“自由中国”的叙事,营造“两个中国”的氛围。而这种“对等”思维到今天已经过时了。像马英九执政期间有意推动而最终未能落地的两岸服贸协议,就是对等思维的产物。一旦对等思维把服贸协议政治化,这种对等谈判就容易遭到反对,因为要经过正式的官僚政治程序。因此,单边开放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政策发力点。

 

大湾区评论:

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提出要发展“五大信赖产业”,分别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军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讯。

 

郑永年:

其实本质上就是大陆方面提出的“新质生产力”。

 

大湾区评论:

从今年开始,台积电的一部分产能将迁移到美国。这个迁移方案可行吗?

 

郑永年:

不可行。在美国,其中一种交易主义性质的观点是“把台湾卖给中国大陆就行了”。台湾并不是西方所谓的民主圣地。这些产业迁移的措施都是美国在掏空台湾地区的表现,不管这些措施是否成功。美国不是把自身最好的技术转移到台湾地区,而是让台湾地区把最好的技术转移到美国。对美国强硬派来说,这就是最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措施,同时又能以此遏制中国的崛起。赖清德团队就是在出卖台湾的利益。

 

2

2024年3月,报道称台积电正在考虑在日本建设封装产能工厂(图源:路透社)

 

大湾区评论:

近年来,日美韩形成了更坚固的小多边同盟。如今,台湾当局就指望着加入这类性质的伙伴关系,得到美国的庇护。

 

郑永年:

是的,台湾完全沦为美国当代殖民地了,哪有什么所谓的“主权”。日韩就是依附于美国的。

 

大湾区评论:

韩国的三星以及台积电都有意要转移一部分产能去美国。

 

郑永年:

是的。你看以前三星在中国有多少市场份额?美国霸权的其中一个做法是,毫无条件地推动盟友去服从美国的需要,包括盟国的产业。台湾也必须服从美国的需要,最终只能“苟延残喘”。

 

大湾区评论:

在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仪式中,出现了不少外方面孔。对此应如何看待?

 

郑永年:

政治力量一直在根据自身的意愿塑造两岸关系的走向。这是认知战的一部分,包括学界、政界、政策研究界都被卷入其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探讨如何与美国打认知战。这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而是我们的意愿问题,因为大陆方面仍然把台湾人视作同胞。

 

大湾区评论:

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是否有意愿而没能力推动台海战争?

 

郑永年:

是的。台湾和平“独立”是美国最大的利益,台湾和平统一是中国最大的利益。但是我们要寻找更好的保护台湾人民利益的路径。针对菲律宾近期在南海的“发难”也同样如此,对中国而言是意愿问题,而非能力问题。

 

 

| 原创声明 |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IIA-paper@cuhk.edu.cn。

 

*本文内容为《大湾区评论》编辑组根据与郑永年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GBA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