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库产品
聚焦关键领域,为政策研究提供战略思考

近期活动
掌握IIA最新活动动态
新闻动态
前沿视角,把脉关键趋势变量
专家观点
顶尖学者独家洞察,全球视野深度对话

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制度,在于谁比谁放。如果 “特朗普革命” 成功,美国无疑将孕育出一种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新体制,这将对中国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单边开放” 策略可为中国的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一种外在的动力机制。历史已经证明,最终赢得竞争的,必然是更加开放的一方。
郑永年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东升西降” 是趋势,“东弱西强” 是现实 —— 在作战略判断和战略布局时,勿将趋势等同于现实。但近代五百年以来的 “西方中心”和 “欧美重心” 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反面,应通过在各个领域、地域和议题上的努力,来塑造真正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建成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杨洁勉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

为了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中美在一轨和二轨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一旦人工智能走向失控,我们所面临的间题将不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之间的冲突,给人类的生存带来颠覆性的挑战。
薛澜
-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 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要在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的共同作用下,以一个地区在每一个时点可变的要素禀赋和结构为切入点,依照每个地区的物质基础和它们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市场当中帮助企业家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林毅夫
-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 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仁爱礁仍然是一个“流血”的伤口,是否存在一劳永逸的“止血药方”?当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出现“窗口期”,关键在于中国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南海将经历一个由乱及治的阶段,“治乱世用重典,平乱象出重拳”当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
吴士存
-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
- 中国南海研究院
- 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顾自身的历史道路、现实道路与未来路径。中国作为有现代生存能力的文明古国,要放入长时段的历史透视,这样才能看出中国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周旋。
袁明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