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国家金融开放的“领头羊”


编者按 ·  2024.02.01

 

在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并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的亚洲动能。然而,当前亚洲国家也面临新挑战——地缘政治紧张、逆全球化、气候变化、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等。危机和机遇并存,过去行之有效的增长战略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不再奏效。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1月29-31日,首届亚洲发展论坛于杭州举办。来自中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在浙江大学这所百年名校里,为亚洲各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政策借鉴。

 

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

增长的“火车头”

 

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陆续公布。多项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多家机构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整体展现出了充足韧性,经受住了内外环境多重不利因素的考验,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基本面是没有变的,中国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陈文玲强调,世界的重心向亚太转移,亚太的重心在亚洲,亚洲重心在东亚。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位居亚洲首位,复苏中的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者。近年来,中国经济从高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越南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多个亚洲国家的高速发展为亚洲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图源:直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起到“领头羊”

和“试验田”作用

 

2023年,全国多省份取得了新突破,GDP迈上新台阶,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而深圳在2023年的成绩单尤为亮眼。2023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深圳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规模连续31年位居内地城市之首。

 

首届亚洲发展论坛的嘉宾之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黎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也是最国际化最开放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享有独特的政策和制度改革的优势,包括“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再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互联互通,希望把深圳、香港、澳门,还有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优势结合起来。

 

黎晨进一步阐释,在国家金融开放过程当中,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一个“领头羊”和“试验田”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金融开放,还是对于整个全球经济在亚太地区的区域演化来讲,大湾区具有独特意义。

 

2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黎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图源:直新闻)

 

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近年来持续在科技、文化、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大湾区科技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不断提速,未来这里预计将新增20万以上的高端人才,仅在深圳园区目前已实质推进和落地科研项目超过150个。

 

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持续推进,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拉近了彼此物理上的距离。全面恢复通关近一年以来,港澳与内地双向奔赴日益热络,而深圳是香港连接内地最便利的城市,铁路部门数据显示,从全面恢复通关到2023年12月30日,深圳铁路发往香港西九龙站旅客共547.5万人次,香港发往深圳515.6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往返两地的高铁车票常常“一票难求”。

 

黎晨表示,深圳跟香港是极具互补性的两个城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营商环境、法治体系这方面与国际接轨,有独特的优势。而深圳是国家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深圳拥有雄厚的产业和创新基础。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深圳与香港的所长,相互补充对方的短板,两地绝对能够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城市群的引擎。

 

深圳低碳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除了经济成绩单亮眼之外,深圳作为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在助力全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这一目标上,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22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了“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至今已有80.5万户家庭开通碳账户,占全市用户总量的25%以上,累计碳减排量约1.2万吨,等效节约标准煤约4516吨。此外,深圳还上线了“低碳星球”“全民碳路”等碳普惠应用,场景涵盖居民公共出行、用电、共享单车骑行等方面,累积用户超600万。

 

深圳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核电、气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8.3%,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绿色建筑面积约1.47亿平方米。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6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19万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十五五”期间,全面建立目标清晰、基础扎实、运转顺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在全国、全省先行示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该方案还提出,深圳将碳达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绿色低碳行动、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在接受采访时说,深圳在绿色低碳发展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是碳排放强度(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几个城市之一。在绿色低碳模式建设上,深圳的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合作非常紧密,展开活跃探索。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不仅包括工业减排,还涉及大众消费、出行等诸多日常生活行为。学者认为,在各地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国产业结构将加速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将加速重塑,深圳的先进探索无疑具有示范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所阐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不代表大湾区评论或IIA机构立场。

 

*本文原载于“直新闻”。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