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1】中国如何应对佩洛西访台?
近几年来,对中国进行全面战略围堵、打压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美国挺台的调门也随之飙升,美台军事合作的加深、扩大也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窜访台湾引起了各方关注,甚至导致中美关系呈现新一轮的紧张。
从美国战略部署的角度来看,佩洛西访台既为了缓解拜登政权当前面临的中期选情压力,也是为了保持亚太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心。在面临通胀压力、能源危机和俄乌战争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彰显对亚太盟友的关注与投入。佩洛西是当前美国第三号政治人物,此次不顾中方反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是对中方的重大政治挑衅,也将台海危机推至风口浪尖。
那么,我们应如何把握佩洛西访台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与回击?首先,我们要明确,台湾是我们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国必须对此作出有力有理有节的回应,显示出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其次,我方应该冷静观察,将佩洛西访台这种挑衅行为纳入美国对华(台)政策的大范围内思考和应对。此外,还要在舆论上向美国公众声明,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制造冲突是为了掩盖其内政不力的现状;同时向台湾当局声明,美国的最终战略目标是打代理人战争,把台湾变成像乌克兰那样的战争泥沼。我们需要主动转“危”为“机”,逐步改变台海现状,推进国家的统一。
![0](/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640.jpg)
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表示,她非常希望国会能为拜登总统的印太战略出力
(图源:纽约时报)
【动态2】安倍遇刺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发表街头演讲时,被一名海上自卫队的前队员用自制的双管枪近距离击中后不治身亡。67岁的安倍曾两次出任日本政府首脑,他不仅是日本首位出生于二战以后的首相,还创下了日本宪政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纪录。2020年9月安倍下台后仍然以“造王者”的身份影响着他的继任者的人选和日本的国政大事。安倍遇刺事件不仅震惊了世界,也将对日本的内政外交及中日关系带来深刻影响。
安倍晋三被刺身亡后,自民党内派系之争将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现任总理岸田文雄有望从中获益并维持现政权的稳定。与此同时,日本联合美国、印度和欧洲制衡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战略将会维持下去,这一地缘政治大势表明中日关系获得改善的空间非常微小。此外,日本社会各个势力会利用安倍遇刺这一事件加速他们既有的政治议程。自民党作为日本第一大党,会利用日本政界和民众对安倍的缅怀之情来推进宪法修改议案的通过,这意味着日本安全政策独立化的趋势将会加速。
作为应对,中国必须以更现实的眼光看待日本,客观地评估日本安全政策独立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尽管中日关系获得改善的空间非常微小,目前美国在极力拉拢日本以抗衡中国的现状,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定力、静观其变,尽量不要因为安倍的离世而使得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躺在奈良街头
(图源:新华社/美联)
【动态3】斯里兰卡破产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近日,斯里兰卡正经历自1948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民众陆续走上街头,抗议物价上涨、物资短缺,谴责政府经济管理不善。7月,斯里兰卡总统出逃至新加坡,由总理代行总统职务。至今斯里兰卡政府累计有51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欠中国65亿美元,两国目前正在就如何重组债务进行谈判。
斯里兰卡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国家主权债务违约及破产势必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但是不应过度夸大这种影响。中国当前在斯里兰卡投资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包括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和汉班托塔港,斯里兰卡破产给中方投资的码头与港口带来了系统性损害,但合资经营的方式适度规避了政治风险。中国贷款约占斯里兰卡外债总额的10%,是斯里兰卡重组债务中最大的债权人。在斯里兰卡优先偿还国际主权债券和多边银行债务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斯里兰卡债务重组中的最大利益攸关方。
基于此背景,中方对策有三:一是积极开展国际舆论引导、维护中国国际声誉;二是更加注重对外投资的经济理性和风险管控;三是稳扎稳打推进“一带一路”的长期发展。
![0](/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640-1.jpg)
俯瞰汉班托特港及园区
(图源:人民网)
【动态4】越南走向“全盘西化”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越南是目前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除中国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其革新开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国内对越南的改革大体上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越南在一些方面超越中国了,夸大越南的改革成果;其二,认为越南一如既往地在“抄中国的作业”,装作越南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两种看法不仅不科学,还很危险。与中国毗邻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于1986年启动“革新开放”,开始时的确是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但近些年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上,越南国内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随着越南经济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依赖性不断上升,以及政治上趋于亲西方的政策,越南“全盘西化”的可能性在上升而不是下降。
百年大变局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事件此起彼伏,西方国家逐步放弃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制度,转向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构建服从西方秩序的对华“包围圈”。中越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同为儒家文明国家,但两国之间也存在历史纠葛、南海主权纠纷与利益分歧。越南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已经成为美国西方国家试图拉拢的主要对象。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发展且与中国关系更为紧密的越南是对中国的发展有好处的,而一个发展与中国渐行渐远的越南则是需要警惕的,其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不可忽视。我们应在客观研究分析越南革新开放的基础上,对越南是否走向全盘西化作出理性判断。
胡志明市夜景
(图源:维基百科)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