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區域一體化建設的九條建議


導讀 · 2023.08.14

在2023年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開發者大會上,鄭永年教授分享了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刻觀察和思考。鄭永年教授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提出了九條建議。這九條建議不僅僅是對長三角一體化有重要意義,也對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其他的區域一體化建設有借鑒意義。

 

二十大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徵,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一個“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定義。在我研究現代化數十年的經驗中,從來沒有發現人們對現代化做過如此系統、立體和綜合式的定義。這個定義也是迄今為止對現代化最高標準的定義。

 

高標準的現代化需要通過高質量的發展來實現。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理解長三角一體化對長三角本身和國家的戰略意義。簡單地說,對國家來說,長三角一體化既是中國實現高標準現代化的關鍵抓手,更是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

 

我想結合自己這些年的研究談三個概念,並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如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提幾點建議。

 

中等技術陷阱

 

近年來,我和我的研究團隊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提升為發達經濟體?通過比較歐美、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發達經濟體經濟與拉美、亞洲那些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我們提煉了一個新的概念,即“中等技術陷阱”。簡單地說,一個經濟體,尤其是一個大型經濟體,從低度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可以藉助從發達經濟體擴散而來的技術而實現,但很難通過應用性技術實現從中等收入到發達經濟體的跨越。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現在剛好處於中等技術水平。世界經濟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經濟體如果要從中等收入提升為發達經濟體水平,必須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具體來說要具備三個條件:必須具有一大批有能力進行基礎科學研究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必須有一大批有能力把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必須具有一個開放的金融系統,提供能支撐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的金融服務。我把基礎科研、應用技術、金融服務稱為“新的三駕馬車”。對長三角來說,要思考如何利用“新的三駕馬車”來突破“中等技術陷阱”。

0

大學應該承擔起解決中國面臨的技術難關的責任

(圖源:清華大學)

 

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台

 

200多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不斷面臨各種危機,甚至曾爆發過重大的的危機,但其科技仍在不斷進步,經濟仍在不斷發展。一個核心問題是:發達國家是如何維持其科技和經濟在創造財富方面的先進性的呢?我們認為,具有數個大規模“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台”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是美國等大型發達國家保持其經濟先進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美國矽谷、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波士頓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等平台,通過創造和提供一系列條件,每年都吸引著世界上最優質的資本、最發達的技術、最高端的人才。如果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區域都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質的產業鏈,在留住自己優質資本的同時吸引優質外資,那麼無疑有助於中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並且維持經濟的穩定發展。對長三角來說,要思考通過長三角一體化構建巨大的世界級經濟平台的意義。

 

第三次開放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構建諸多大型的地域嵌入型世界級平台,這些平台擁有具備跨越“中等技術陷阱”的三個條件,即基礎科研、應用技術和金融服務,並通過這三者吸引全世界的優質資本、發達技術和高端人才。要構建這樣的平台,最重要的前提是開放。中國近代以來已經經歷了兩次開放,第一次是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的被迫開放,第二次是鄧小平時代的主動開放。現在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外,我們需要更高層次的開放,即二十大所強調的規則、標準和管理的製度性開放;對內,我們需要多個層次的開放,即不同所有製企業之間的開放、不同行政單元之間的開放、不同區域之間的開放。通過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的開放,長三角可以釋放出無限的生產力,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具體到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我根據前面講到的三個概念,提出九條建議。

 

第一,跨區域協調體系建設。

 

長三角要一體化發展,要建跨區域的協調體系。東京灣、舊金山和紐約等區域有大量由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協調機構。長三角在跨區域協調方面已經走出了重要一步,已經成立了一體化示範區理事會和執委會等。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建立各個功能領域的協調機構。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和社會組織也應當積極參與協調,甚至在一些領域成為主體。

 

第二,區域勞動分工。

 

無論是基礎科研、應用技術還是金融服務,滬蘇浙兩省一市(包括安徽是三省一市)是能力分佈不均衡的,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勞動分工之上。各地的競爭力應當建立在自身的比較優勢之上,在專精特新領域找差異化的潛力。

 

第三,長三角要建設開放的工業實驗室體系。

 

長三角已經建立了很多國家級工業實驗室,但仍然要通過開放來進一步提高工業實驗室的有效使用率。比如,大學的實驗室能不能向民營企業開放?國有企業的實驗室能不能向民營企業開放?強省的實驗室能不能向弱省的實驗室開放?這非常重要,要減少重複建設。

 

第四,建設長三角共同市場。

 

應當通過市場化改革,促進長三角區域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共同市場的基礎是統一的法律和法治。要把二十大所強調的“規則、規制、標準和管理的制度性開放”應用到三省一市之間,促進各種生產要素流動起來,使良性的勞動分工出現。

 

0

長三角各省將繼續維持交通和市場等多層次合作,進一步推動一體化進程(圖源:央視網)

 

第五,建設開放的企業制度。

 

在公司運作方面,企業之間的互相不開放是中國最大的短板。我們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個個土豆,互相不關聯,加起來很大,但大而不強,沒有足夠的能力在技術標準、規則和規則方面起到領導作用,一直處於跟隨者的地位。促進企業之間互相開放,可以促成供應鍊和產業鏈的拉長,增強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第六,強化金融在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之間的協調作用

 

基礎科研是興趣密集型,不是資本密集型。但應用技術是資本密集型。如何把基礎科研成果向應用技術轉化?要利用金融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多年來,美國的大學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培養了一大批既懂得技術,又懂得金融的人才。這批人才活躍在風投界,無論對美國的基礎科研還是應用技術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長三角要抓緊培養這類工業人才。

 

第七,強化金融在區域協調過程中的作用。

 

可以通過共同設立基金等金融抓手,根據各地的比較優勢和勞動分工的原則來做區域協調,推動基於勞動分工之上的產業和技術的發展。

 

第八,人才是生產力。

 

長三角在吸引外國人才方面具有遠超其他地區的優勢,因此要扮演引領角色,在國際範圍內去競爭世界人才。示範區、長三角在爭取技術移民政策方面可以率先探索。

 

第九,人口是生產力。

 

希望長三角各個城市不僅可以生產GDP,還能生Baby。費孝通先生的老家在示範區,他提出的“小城鎮”在這個區域有很多。好多城市提出要“宜居、宜業、宜遊”,一定要把“宜育”放在最前面,長三角一定是適合人們生活的地方,以人為本的城市。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長三角都具備所有成為中國的超級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台的條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長三角一體化來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本文原載於“長三角示範生”。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