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 郑永年:什么是破解“围堵中国”的最好武器?


导读 · 2023.12.06

12月1日—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在会议平行研讨会“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围绕中国在下一阶段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发表了演讲。

 

郑永年认为,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都来自于单边开放,比如美国的人才、企业、金融三大开放系统,使得美国能够吸纳全球资本、技术,从而建立领先优势。当代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单边开放的结果。如今美国及其同盟企图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封锁”、“围堵”中国,中国反而需要“把大门打得更开”,以更大规模的单边开放加以应对。

 

最后,他强调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即规则、标准、管理的开放。“‘制度型开放’不仅是把中国带向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梦,把中国真正打造成世界强国的唯一道路。”

 

今天很高兴就“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谈一点我的看法。时间有限,我讲四个小观点。 

 

发展是开放的产物,

全球化更是开放的产物

 

开放很重要。我们一直在讲GDP,因为GDP增长对经济发展很重要。GDP必须是交易,是一种劳动分工。

 

在农耕社会,我们什么都自己做,所以农业社会GDP很低;到了工业社会,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理论促进了全球化,如果什么都自己做,没有劳动分工,就没有全球化。

 

0

位于英国爱丁堡市内的亚当·斯密雕像(图源:网络)

 

此外,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彼此开放才能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收益,如果你不开放,就不会有全球化。所以世界的开放非常重要。 

 

从生物的角度、人的角度来看,开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村落以及原始部落,一家同姓,如果不开放,一个村落属于近亲结婚,人只会越来越笨。要让后代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也必须是开放才可能导致的结果。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开放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不开放,就不会发展。 

 

英美的现代化是单边开放的结果

 

今天我们总是强调对等开放,我们的一些外交官和商务人士根据在教科书上学到的教条,只知道对等开放,不知道单边开放。当然,在国际会议上、国际条约里,为了强调主权性,肯定也会强调要对等开放。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历史上发达国家的成功都是单边开放的结果。 

 

单边开放就是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

 

英国是最先实现单边开放的,因为它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条件单边开放。美国表面上是最强调对等开放的,这是美国教科书骗人的地方。

 

美国只有当发达国家要强迫落后国家开放的时候就实现对等开放,美国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一直强调单边开放,根据它自己的需要进行单边开放。 

 

而美国的强大,就在于它的三大开放系统。 

 

第一大开放系统,就是开放的教育和人才系统。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李光耀先生说过,中国人多,因此人才也多;而美国是世界人才的基地,所以美国可用的人才要比中国多。我一直强调,今天中美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冷战期间,美国用世界级人才,包括苏联、东欧去的人才,跟苏联竞争,这种人才基数上的差距已经决定了苏联肯定会失败。 

 

美国是世界人才的高地,今天我们人才领域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即美国用全世界的人才包括用中国的人才和中国竞争。如果我们的高教系统、教育系统人才市场不开放,不能跟美国在世界人才市场上争一杯羹的话,我们拿什么跟美国竞争? 

 

第二大开放系统,是美国有一个开放的企业系统。 

 

我们比较一下中国的企业和美国的企业就知道,为什么最好的资本和技术都热衷去美国?因为它有一个开放的企业系统。 

 

1

在美国著名高科技产业区硅谷拍摄的苹果总部(图源:shutterstock)

 

美国硅谷2/3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是一代、二代移民创立的。“美国制造”不是美国人制造的,是世界的聪明人都去美国制造。不仅美国自己作为最发达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企业家,发展中国家最好的企业家也都往那边跑,其中开放的企业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开放系统,是美国有开放的金融系统。 

 

人才、企业和金融这三大系统是美国成功最最重要的标志。正因为美国单边开放,美国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资本、最好的技术、最高端的技术。曾经处于世界巅峰的英国也是这样。 

 

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是单边开放的结果

 

这几年我一直提倡单边开放,很多人骂我。我对他们说:“不要忘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单边开放的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1980年代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本,邓小平“请进来”,我们打开我们的大门,让外面的资本进来——这是不是单边开放?

 

先是华人华侨资本,90年代以后又是国际资本。我们“请进来”,就是单边开放。90年代中国为加入WTO,提出了“接轨”,这所谓“接轨”是典型的单边开放。我们主动修改了一万多条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这也是单边开放。我们现在的上海进博会也是单边开放。 

 

从另一个角度看,太过于追求对等开放,有时会让我们陷入误区。CIPA跟香港一样搞对等,但香港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搞什么对等?再比如说,我们跟台湾的经贸协议也要搞对等谈判,这就很容易办错事,因为对等谈判是两个政府之间的事情,一旦两个政府之间一谈判就是高度政治化。 

 

中国更高水平的开放,

需要更大规模的单边开放

 

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内层面的现代化和国际层面的全球化两股力量相向而行,统一方向,互相强化、互相促进。正因为这样,中国发展迅速,我们花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道路。 

 

当下,西方搞民族主义、逆全球化,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单边开放。 

 

中欧投资协定我们已经谈了,如果要对等开放,就要欧盟议会同意,我想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15年。怎么办?我们自己先做起来。最近对几个国家包括英、法、德、马来西亚实行免签只是单边开放的一个小小的尝试,我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领域可以实现单边开放。

 

2

港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图为2022年11月,江苏太仓港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的景象(图源:人民网)

 

为了和中国战略竞争,美国在世界上到处拉拢搞同盟围堵中国,我认为我们的单边开放就是针对美国同盟最好的武器。搞“脱钩”是意识形态逻辑,如果是我们单边开放,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逻辑。

 

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市场,根据资本的逻辑,资本是要到处走的,哪里有机遇就去哪里,这也是科学的逻辑,靠意识形态是堵不住的。只要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无需害怕。 

 

最近有美国科学家联合起来反对中美科技脱钩,因为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对美国的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

 

如果不单边开放的话,我们会产生很多问题,尤其是我们现在的话语:我们的话语很开放,但是一到微观层面,很多地方还不够开放,甚至是不开放的。 

 

为应对美国搞脱钩、“卡脖子”,我们发展替代战略,很多企业很开心,觉得我们有机会了——外资走了,我们就可以替代了。我是觉得我们不要这样狭隘地想,替代战略拉美搞了几十年最后都是彻底失败的,成功的尝试都是出口导向的,比方说亚洲“四小龙”。美国如果“卡脖子”,有些领域不给我们了,我们做一些替代,但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完全跟西方脱钩,这些事情我们要想清楚。 

 

现在美国“卡脖子”,我们搞举国体制。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新型的举国体制,不能像以前苏联那样搞关起门来自己创新的举国体制,我们要搞大门打开得更大的开放情况下的举国体制。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不断完善制度型开放,就是规则、标准、管理的开放。目标有了,我们如何通往制度型开放?我想制度型开放不仅仅是把中国带向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梦,把中国真正打造成世界强国的唯一道路。

 

*本文原载于“观察者网”,原标题为《破解美国的“围堵中国”,最好的武器是“单边开放”》。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