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廣電總台、中國外文局承辦的第二屆“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於3月23日在京舉辦。論壇邀請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數百名中外嘉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多國前政要及政黨領袖、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圍繞“民主與可持續發展”“民主與創新”“民主與全球治理”“民主與人類文明多樣性”“民主與現代化道路”五個分議題展開討論,共話民主真諦。
民主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任何國家都不能將自己所謂的民主強加給他國。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各國應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在世界範圍內,民主的定義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成功的民主都是基於對文明、文化和國家現實情況的尊重,而‘進口’的民主多以失敗告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23日上午開幕上作主題演講時表示,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將其價值、人權觀輸出到其他國家,“進口”的民主隨之產生,而不得不全盤接收這些價值、照搬西方民主的國家的發展結果證明,這種“進口”民主大多走向了失敗。
西方國家總說民主能促進發展,但經驗地看,有的民主形式是好的,有的民主形式並不好。鄭永年教授強調,每一個國家在選擇發展自身民主形式時要非常謹慎。比如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長期以來,出現了民主與貧困共存現象。亞洲國家的民主形式也是如此,一些國家發展出了適合自身的單一政黨主政的民主。從數據上看,他們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發展成績,成為發達經濟體;但在另一些實行西式民主的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過程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鄭永年教授表示,“中國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民主形式,與其文明、文化以及現實情況相契合。”正是在這種民主形式下,中國實現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社會穩定、可持續的製度性創新。不僅讓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80年代初的不到300美元增長至現在的逾1.3萬美元,還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基本層面的社會正義,並保持了政治體系、政黨制度的靈活與創新。他還呼籲,“種種經驗顯示,選擇基於現實情況的民主路徑至關重要”。希望所有的國家都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國家文明、文化和國情的民主形式,這樣才能在未來走向成功。
圖源:主辦方供圖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