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A新聞|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攜手騰訊研究院成功舉辦首期「中國式現代化下的企業價值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202532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騰訊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式現代化下的企業價值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前海成功舉行。會議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平臺型企業的價值重構,以及企業社會價值創新實踐,通過主題演講與研討對話探討了在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重塑商業生態時代如何構建融貫商業理性與社會責任的現代化企業價值體系。出席此次研討會的嘉賓包括騰訊內部、外部專家和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研究員,騰訊方面出席的嘉賓包括騰訊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總顧問、騰訊SSV高級顧問楊健,騰訊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剛(線上參會),以及騰訊研究院科技向善創新中心孫怡、陸詩雨等人員;外部專家包括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中心創始主任施涵,前滴灌通研究院院長孟昭莉(線上參會),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尹玨林,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副教授、助理院長薑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副院長黃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向勳宇,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研究助理張慧文共同參與了此次會議。  

 

首先,騰訊研究院楊健向出席專家介紹了騰訊推動企業價值現代化的初心和實踐,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汲取專家觀點,推動互聯網企業更好地實現企業價值,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力量。隨後,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的黃平教授代表研究院企業價值現代化專案組介紹了前期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闡述了商業組織的價值演變歷程,引申出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中國企業應該如何開展企業價值創新發展的研究議題。通過對比和借鑒西方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等理念,報告提出了基於企業實踐的原創性企業價值研究體系。隨後與會嘉賓共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平臺型企業價值創新路徑,圍繞企業社會責任(CSR)、環境社會治理(ESG)與創造共用價值(CSV)三大理論的中國實踐,深入探討了 企業和國家視角下的企業價值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革命下的企業價值「ESGCSR和企業多層次責任觀等核心議題。  

 

香港大學施涵博士指出,在逆全球化加劇的競爭格局下,中國企業構建現代化價值體系需遵循國際通行準則,並提出全口徑量化責任理論框架。該框架要求企業建立環境和社會成本可視化系統,將碳排放、數字鴻溝等環境與社會外部性納入財務報表,通過量化標準驅動企業運營模式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施涵博士強調,無論是ESG標準還是CSV實踐,唯有實現平臺企業商業行為與社會環境成本的量化映射,方能構建可驗證的社會責任履行機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薑翰教授認為,CSR構成了企業社會價值內核,體現的是外部經濟性;而ESG作為其操作化工具,需要通過建立量化指標體系,才能將抽象價值轉化為可評估的管理標準。在探索中國式企業現代化進程中,國內平臺型企業需要借鑒ESG量化模式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業務形態的社會價值量化方式。  

 

中山大學尹玨林教授認為在實現中國式企業價值現代化過程中,國內平臺型企業可以借鑒ESG理念,找到價值邏輯契合點,實現三大價值躍遷,即從單一經濟價值轉向經濟-社會混合價值,從零和競爭轉向生態圈價值共用,從商業利潤導向升級為涵蓋用戶、合作夥伴的人本價值創造。  

 

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黃平教授指出,討論企業價值現代化需要明晰國內國外兩個需求點,即企業價值既要符合企業自身發展利益,創造符合國內訴求的社會價值,又要對接國際標準。頭部平臺企業因其業務性質原因,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求方面,肩負了比傳統企業更大的社會責任,特別在老齡化、醫療、教育等軟基建議題上。國際化發展方面,平臺型企業可以對標國際領先企業的成功ESG實踐,講好中國企業的ESG故事。同時,應充分思考人工智慧時代下企業可能扮演的更重要角色,跳出CSRESG的既有框架,探討產業和社會智能化下企業價值定位,特別是平臺企業的定位和價值。

 

學術研討會現場

(圖源:主辦方)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