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當日上午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本次年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主題是「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芙、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神田真人,以及國內外企業家、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國際組織代表約720人參加開幕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受邀參加本次論壇並進行發言。
中國轉向「技術原創」,美國打壓限制「為時已晚」
「隨著中國轉向技術原創,美西方的打壓限制事實上為時已晚。未來西方甚至可能在一些原創技術上依附於中國」。鄭永年指出,資本是逐利的,最看重的是穩定的投資發展環境。儘管美國搞貿易保護主義,給地緣政治和美國內部政治都帶來巨大衝擊,但現實地看,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對中國依然越來越感興趣——這不僅源於中國的龐大市場、超過4億的中產人群,也與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觀的未來增長空間有關。
對於近期爆火的DeepSeek和《哪吒2》,鄭永年在採訪中表示,二者都是以先進技術為核心的產品,是中國轉向「技術原創」的體現。從現代化的經驗來看,與日本、韓國等亞洲經濟體基本採取相同的方式,中國經歷了最初幾十年的以西方技術的應用擴散為驅動力的經濟增長。不同的是,中國更快地從「技術積累」轉向「原創」——中國的專精特新企業越來越多,這既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鄭永年教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言(圖源:主辦方)
中國進入「技術引領經濟」發展階段需對地方政府適度「鬆綁」
「通過改革求發展、求增長是世界大趨勢,國家之間的競爭是改革的競爭」。鄭永年表示,從國際上看,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一定要通過技術和科技進步來實現,而技術進步要依賴體制機制改革。
「中國已經進入技術引領經濟發展的階段。」鄭永年強調,「杭州‘六小龍’只是冰山一角,長三角、珠三角這樣的企業有很多,下一步還是需要改革。」他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的體制改革放在一起討論,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需要組建一些科創特區推動改革」。
鄭永年指出,金融改革同樣不可或缺。當前我國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左右,如果2035年我國人均GDP要達到類似今天韓國的水準,沒有金融是不可能實現的,關鍵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系。「美國二戰以後很多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靠金融(資源)‘砸’出來的,沒有金融就很難走下去。」
「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要‘兩條腿’走路——依靠企業和地方政府,對企業支持的類型要「抓小放大」,對地方政府要適度鬆綁,這樣才能真正釋放發展動能」。鄭永年指出,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所扮演作用不可忽視,要對地方政府官員適度「鬆綁」,發揮地方官員的主動性,這與反腐敗並不矛盾。此外,過去我國改革提出過「抓大放小」,而今改革應該宣導「抓小放大」。他強調,「一些地方政府對大企業給予了過多的資金,而真正創新的小企業卻找不到資金,下一步地方政府要學會‘放大’,企業做大後就讓它自己去參與到國際競爭,但對小企業要多扶持」。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