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論壇——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評估2021研討會


來源:GCCS微信公眾號

2021911-12日,百川論壇——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評估2021研討會在深圳前海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暨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前外交官、前國際組織官員和其它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和評估當前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的理性討論,為決策者制定戰略和政策提供相應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0

百川論壇與會嘉賓合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致開幕辭,對前來與會和線上上參會的各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並說明了百川論壇的舉辦初衷。近年來,國際政治風雲變幻,西方主導的國際自由經濟秩序面臨各種挑戰,全球化的方向開始發生變化;而各國內部經濟上的結構性問題又引發了國家治理危機,使得民粹主義正在衝擊西方傳統的政治秩序;同時新冠疫情的持續給世界造成巨大的困境,使變局加速演變。對中國來說,我們面臨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交無小事,儘管我們已經強大起來,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大國,這句話仍然適用今天的中國。因此,如何瞭解並看清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外部環境做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評估,説明決策者做正確的、精准的、具有預見性的外交決策,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鄭教授解釋,百川論壇取名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希望各種思想、各種方法,不管是外來的、現代的,還是本土的、古代的,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席之地,通過集思廣益、思想交鋒、積厚流廣,慢慢在這裡孕育一個凝聚各方智慧的海洋。鄭教授表達了對本次百川論壇的高度期許,致力於把百川論壇——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評估舉辦成一個年度的研討會,邀請國內的學者、政策研究人員、各業界人士前來參與。希望借此契機,將國內外的思想力量聯合起來,對中國的外部環境做出全面系統的評估。同樣重要的是,通過集思廣益,最終可以總結出一套比較科學的國際環境評估方法,為中國的外交思想和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0

鄭永年教授發表開幕致辭

楊潔勉博士,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現為該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以世界格局的加速演變與中國的應對為題作主旨演講。楊博士指出,想要看清世界局勢,首先就要立足現實,認識到世界格局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是常態,跨越發展是例外。如果希望對未來描繪一個大致的輪廓,首要就是解決現實問題和建構新型國際關係,並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歷史的傳承和時代的創新是並存的,更是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

楊博士從四個方面深度剖析了當今國際形勢和未來的中國格局:第一,想要重構和解讀世界格局是什麼,就要先理清資本主義問世以來國際格局的發展軌跡;第二,思想理論的研究必不可少,面對與時俱進的思想和不時徘徊回流的思潮,思想只有在不斷的交流、交匯和交鋒中才能步入成熟;第三,要有全球戰略的思維和思考模式,中國在應對世界格局變化時需要制訂近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目標,做到順勢而為的同時也不回避逆勢的挑戰;第四,要進行體系機制的戰略研究,梳理和審視現有體系機制並在結合長遠目標和階段性任務的基礎上提出適合中國發展的方案。最後,他強調,重構世界格局之路,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和國際社會共同建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0

楊潔勉博士進行主題演講

會議第一天圍繞失序中的國際秩序變動中的大國關係中國與東亞中國與南亞與中東四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與交流。對失序中的國際秩序的討論提供了這次研討會的國際背景,儘管國際秩序的失序有多種原因,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避失序所帶來的深刻影響。經驗地看,大國關係的巨大變動是失序的源頭,如何調整大國關係也是構建新秩序的基礎。對中國而言,我們不僅要看到中美兩國關係的變動,更要重視這種變動對周邊外交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東亞、東南亞、南亞和中東。

論壇首個議題失序中的國際秩序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郝雨凡教授主持和評議。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分享了他對美國霸權衰落對國際秩序的影響的看法;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達巍教授回望和分析了世界秩序的失序現狀;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教授則從疫情衝擊下的國際戰略格局角度出發,探討了中美關係的演變態勢。

0

議題一:失序中的國際秩序

第二個議題變動中的大國關係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宋新甯教授的主持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教授認為如果要避免一場新冷戰的回歸,歐洲這支力量的影響和作用極其關鍵;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鋒教授則從深度多元主義這個概念的角度探討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大國關係的結構性的趨勢;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的張昕副教授則提出,在大國關係中,除了中美歐三邊關係之外,研究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格局也十分重要。

0

議題二:變動中的大國關係

第三個議題著眼於中國與東亞的關係,由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郭海博士主持和評議。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淩勝利副教授對朝鮮半島局勢進行深入分析;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南洋研究院的衣遠副教授則聚焦于大變局下的中國-東南亞一帶一路面臨的合作與挑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薛晨博士重新審視了邊緣地帶理論對解釋中國周邊安全的適用性。

0

議題三:中國與東亞

第四個議題關注的是中國與南亞與中東的關係,由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陸洋老師主持和評議。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的殷罡研究員從人文和大歷史的角度探討了阿富汗和中東局勢的演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林民旺研究員評估了南亞戰略環境的變化對中國的挑戰;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的曾向紅教授對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後會怎樣調整中亞政策的問題做出了推斷。

0

議題四:中國與南亞與中東

如果說第一天的討論是根據大國關係對區域關係的影響而展開的,那麼第二天會議是根據幾個重大的主題和議題來組織討論的,包括中國與全球治理地緣經濟國家安全與危機管控法律與規則

中國與全球治理是本次論壇的第五個議題,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袁冉東博士主持。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前國際能源論壇(IEF)秘書長孫賢勝博士梳理了新形勢新變局下的全球能源治理新特點;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湯偉老師探討了不同制度對疫情管控的影響;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劉天陽副研究員則指出了偽真相時代的極端化問題。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關天如副教授對這場討論進行了評議。

0

議題五:中國與全球治理

論壇的第六個議題圍繞地緣經濟展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段嘯林博士主持和評議了這個主題的討論。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分享了他對在過去30年所形成的經濟相互依賴的關係,現在卻正在被武器化安全化這一現象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李巍教授通過討論企業目前生存的狀態來描述複雜的中美經濟關係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前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朱傑進教授,探討了中美之間在地緣經濟、科技領域的競爭中展現出的不同模式,以及這個模式背後的邏輯。

0

議題六:地緣經濟

論壇的第七個議題將目光聚焦于國家安全與危機管控方面,這個有很強現實意義的主題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李傑博士主持進行。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國家安全戰略教研室副主任張弛副教授認為國家安全是國際關係的核心,並圍繞中美之間的危機管控展望未來;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趙通老師探討了引發軍事危機風險的可能因素,分析了進行危機管控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進行危機管控的一些可行思路和具體措施;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蔡翠紅教授則就最新的熱點人工智慧入手,提出了科技本位主義這個概念,深度剖析了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戰略穩定。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的樊吉社研究員對這場討論進行了評議,認為國家安全和危機管控正在發生一種深刻的變化,而技術的進步和擴散產生的影響亦是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

0

議題七:國家安全與危機管控

法律與規則這個議題雖然放在最後,但在談到失序、規則重構、話語權重建等議題中,卻是一個核心的問題。中國紡織資訊中心副總經濟師梁曉暉研究員主持和評議了這場討論。前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代表周健博士,分享了他對外部環境變化與國際秩序的看法;中山大學法學院的劉瑛教授詳細討論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党和蘋博士,通過孟晚舟案這一案件入手,探討了美國長臂管轄到底對國際秩序帶來了怎樣的根本性衝擊。

0

議題八:法律與規則

最後,鄭永年教授進行閉幕總結。鄭教授總結說,這次討論達到了事先希望達到的目的,即通過理性的討論達成共識。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學科和領域,但對中國的國際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和中國如何回應這些變遷還是有很多共識的。儘管國際秩序因為大國關係的變化而變化,但無論是改革還是重塑國際秩序還是需要通過大國之間的合作。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越來越具有現實的需要,因為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得到解決,包括氣候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公共衛生問題、互聯網安全問題、極端民粹主義、恐怖主義問題等等。沒有一個大國可以單獨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人類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過程。再者,大家對構建中國國際關係理論也達成了諸多共識。近代的國際關係理論是西方社會科學家根據西方(先是歐洲,後來是美國)的國際關係經驗建構起來的。我們可以學,但不可以照抄照搬,因為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必須基於中國本身的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的實踐。不僅國際關係是這樣,國際法也是如此。

鄭教授也指出了未來研討會議題設置所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已經有參與者提出了中等國家、小國在國際關係上作用問題。儘管大國為國際關係提供了結構性因素,但中等國家的作用不可忽視。歐洲國家形成的歐盟、金磚國家、土耳其等都在尋找自己的國際定位,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同樣,小國也非常重要。經驗地看,大國政治危機往往是從小國開始的。大國之間的關係不會被忽視,但小國則容易被忽視。如何處理與小國的關係總是會深刻影響大國關係。

 

0

鄭永年教授的閉幕致辭

至此第一屆百川論壇圓滿落幕。這場國際關係領域的盛會,吸引了來自學界、媒體和各界人士的目光,使深圳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發展前景尚不明朗。本次會議對中國外部環境做了全面系統的評估,將為來自各界的思想者提供一個更廣闊而包容的研究思路,也為新時代的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注入思想動能和貢獻一份力量。

新華社、光明日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21世紀經濟報導、深圳衛視、廣東衛視等主流媒體同步跟蹤報導了此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