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 | “大國科技博弈與全球價值鏈重構”研討會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科技創新正在重塑國際權力結構並成為國際戰略競爭的核心。以5G、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對國際權力的內涵與形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塑造下,國際權力的競爭突破了地理空間的限制,國際權力的基礎正在相當程度上被技術權力所替代。因此,打造科技實力成為支撐傳統霸權體系的重要支柱。有學者認為,國際權力結構的質變推動國際政治從“地緣政治時代”走向“技術政治時代”,進而孕育出“技術政治戰略”,圍繞新技術權力的國際戰略佈局已經全面展開。

 

2018年以來,中美兩國在包括科技創新在內的眾多領域展開了多輪博弈,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中美兩國誰能集中更多力量於科技創新,誰能通過改革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創新成果,誰就有希望在大國博弈中最終勝出。中國在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領域不僅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而且展現出赶超美國的技術優勢並引領全球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巨大潛力。在此背景下,美國推出了“全政府”對華科技競爭戰略,旨在綜合使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信息戰等各種手段贏得與中國的戰略競爭。這使得中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與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中美科技關係的轉變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全球產業鍊和價值鏈面臨重構。在此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擬於2023年7月7日在深圳市舉辦“大國科技博弈與全球價值鏈重構”研討會。本次會議旨在聚焦“大國科技博弈與全球價值鏈重構”這一主題,邀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從理論層面、政策層面以及實踐層面討論大國科技博弈對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影響,以提出中國的應對之道。

 

會議安排

時間:2023年7月7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致辭嘉賓

 

0

 

鄭永年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

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Springer-Nature) ARPE學術期刊(The Asi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國政策叢書》(China Policy Series)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World Scientific)《當代中國研究叢書》(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編。

 

獲中國北京大學法學學士(1985)、法學碩士(198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碩士(1992)、博士(1995)。歷任中國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所長。曾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研究員。

 

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外交政策、中美關係、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近年來,先後出版和主編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專著10+部。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演講嘉賓

0

余振

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美國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亞太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研究領域為世界經濟與中美經貿關係。

 

1

黃琪軒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國際關係系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世界政治研究》編委、《亞洲政治經濟學評論》副主編,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上海市曙光學者,主要研究大國技術競爭的政治經濟,政治經濟學與國家安全,著有《大國權力轉移與技術變遷》、《政治經濟學通識》等著作,曾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八屆教育部優秀成果獎青年成果獎等。

 

 

1

唐新華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科技安全、科技外交、技術政治戰略等領域問題。曾主持多項國家高端智庫課題,在Energy Policy、《中國科學院院刊》《國際政治科學》《現代國際關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多篇文章。

 

1

魏少軍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科評議組秘書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世界半導體理事會中國JSTC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中國電子學會會士(CIE Fellow)、亞太人工智能學會會士(AAIA Fellow);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李寅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科技政策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創新經濟學、產業政策、新興技術治理等,在Research Policy,Technovation,JASIST等科技創新研究的重要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二十餘篇。擔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技政策專委會委員、產教融合專委會委員。

  图片  

1

何恬

西交利物浦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發展政治經濟學、東亞政治與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經濟等。

 

2

吕建新

廣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副會長,深圳市新願景天使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電子信息相關行業從業30年,曾在4家上市公司擔任高管,在科技行業平台扶持產業發展,科技企業技術與市場結合及企業在各發展階段融資等方面的有豐富經驗。擔任工信部電子五所質量品牌公共服務平台專家,深圳市政府產業培訓專家、廣州市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智庫專家,以及深圳科技服務業協會評審專家。

  图片  

2

史小梅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半導體首席研究員。電子與資訊工程博士,擁有10年以上電子、通信和半導體的一線研發經歷。現任深創投半導體首席研究員,負責半導體、通信、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行業研究與項目投資;參與中芯國際、納芯微、天科合達、瀾起科技、有方科技、峰岹科技、中科飛測等多個項目的投資。

 

2

李佳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資深顧問。主要執業領域為出口管制、企業併購重組、以及政府調查危機應對等。

 

2

李征

福建江夏學院講師。吉林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SSCI、CSSCI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經濟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等。

 

1

王达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客座教授。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院副院長、國家發展與安全研究院副院長。美國研究所(教育部備案國別區域研究中心)副所長、經濟金融發展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國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會議流程

11

 

主辦方

2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IIA)以“研究世界、探索前路、體認天理、經世治平”為理念,與國際事務研究院採用“一院兩翼、協同發展”的運營模式,致力於打造一個集智庫、研究生院、國際論壇三位一體的綜合型研究院,使之成為立足深圳、放眼全球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思想重鎮與政策研究型智庫,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為區域及國家的戰略發展提供及時的、富有預見性的政策分析。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