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A新聞|2024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鄭永年探討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來創造「增量經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130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發揮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的創新引領作用,探討長三角地區在未來實現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思路,1129日,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主辦的2024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在復旦大學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鄭永年作主旨演講,探討了「如何發揮政府在長三角科技創新中的統籌協調作用」這一重要主題。鄭永年就長三角科創一體化發表見解,指出長三角與珠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的兩大引擎,對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參會嘉賓合影(圖源:主辦方)

 

科技創新會創造增量經濟,減少過度「內卷」

 

鄭永年指出,現在中國各地發展經濟「卷」的現象,很多情況是「卷」在存量經濟中。儘管國家出臺了一些宏觀金融或財政政策,希望傳導到實體經濟活動中,而且很多大規模基礎設施已經完成。但問題在於,「傳導機制」難以發揮實際作用。   鄭永年強調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國經濟面臨增長動力轉換,科技創新成為新引擎。「科技創新會帶來新的產品和新的經濟活動。如果有更多增量經濟,自然就會減少過於「內卷」的情況」。

 

如何搶佔第四次工業革命先機?重點在「新三駕馬車」

 

互聯網與人工智慧正深刻改變世界。對此,鄭永年提出警示,「以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中有意義的競爭絕大多數都發生在美國公司之間,並非發生在中美公司之間。」

 

鄭永年強調,中國需強化基礎科研、技術轉化與金融支持,形成新「三駕馬車」以驅動創新。‌他表示,對於大的經濟體來說,核心是如何實現基於技術進步之上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所以「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鄭永年進一步對「新三駕馬車」做出闡釋。第一,基礎科研的主體主要是大學和科研機構。尤其是二戰以後,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基礎科研,資助創建了許多實驗室,這些科研機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二,應用技術轉化的主體是企業,他表示,應用技術轉化的風險很高,政府很難做好,交給富有競爭性的民營企業會更有成效。第三,金融服務的主體一般是金融機構,政府可以通過財政系統支持基礎科研。「美國發明了風投機構,堪稱二戰中最偉大的金融發明。新的「三駕馬車」實際上是一體化的,但我們的體制機制還沒有完全理順。」

 

設立長三角科創特區,解鎖「獨角獸」成果落地難題

 

鄭永年表示,如何整合現有的管理體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呼籲進行體制機制改革,打破壁壘,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何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因為在現有管理體系中它們是分割的,只有統籌改革才能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鄭永年還指出中國原始創新能力受限的原因。「為什麼我們的獨角獸企業這麼少?」他表示,原創性並不是中國人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體制機制的問題。「體制機制的問題其實是過度監管的問題,如果體制機制不改革,一些獨角獸企業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就會難以落地,這就會導致創新發展不足」。

 

「中國一些原創的生物醫藥研發成果,國外花幾億美金就買走了,未來新藥上市後中國還得花更多的錢把它買回來」。對於這種現象,他指出,這是因為「中國監管部門的審批時間比較長,即使審批下來了,藥價也上不去,與新藥研發的投入相差太大。」此外,他還提到互聯網領域也有相似情況,很多原創遊戲因為監管問題流向國外。

 

關於科技創新成果落地的難題,鄭永年指出,「我們國家是「條塊結合」治理,儘管「條」上的改革難度很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但可以從「塊」上入手。就像新加坡走的就是「塊」的道路,這麼小的國土面積卻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兩三千位醫藥科學家」。他建議,可以通過設立科創特區,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以更靈活、高效的「塊塊」模式推動科技創新。「長三角地區可以從「塊」出發,設計一個「科創特區」,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他強調,唯有自上而下改革,構建高效科研體系,中國才能在科技創新上避免在智能時代依附他國。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