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2023.03.01
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四周年,也是疫情后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之年。按下“加速键”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受到各方关注。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日前,特首李家超及各界代表与内地密切交流,李家超还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举行座谈会,他表示,“香港已与内地全面‘通关’,与世界重新接轨。”两会即将开幕之际,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成为热点讨论的主题。重新通关的香港整装待发,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将大有可为。本文内容原载于《光明日报》2023年2月28日港澳台专版。
《光明日报》2023年2月28日港澳台专版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23/202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预测香港2023年经济将会实现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3.5%至5.5%之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香港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年伊始,香港与内地和国际的往来迅速复常,整体经济气氛也随着改善;国家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并将保持合理增长,亚洲区域内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会继续较快增长,香港未来的发展充满机遇。
大湾区发展空间巨大 香港大有可为
讨论香港的未来,就要将其置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之内。由于同时拥有三地的科创要素、政策条件和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化规则,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展现出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作为中心城市,香港更可以有新作为。一方面,全球三大湾区都在努力转型,在科技创新上竞相寻求突破,粤港澳大湾区也正在积极通过协同发展,寻找创新突破;另一方面,广东省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率先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出改革发展的决心,带来不少政策利好。同时,随着通关政策的调整,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交往正逐渐恢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速度也将提升。
香港与中国内地三年来首次免隔离通关
(图源:BBC)
对比世界几大主要湾区,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征,即通过营造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对世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完全嵌入全球生产链,从而保持区域经济技术持续升级。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让香港融入内地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乘势而上,可以从打造科教—基础科研、科创—制造、国际化规则三大平台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步建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
香港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大学,具备强大的基础科研力量。近年来这些高校、科研机构纷纷北上,落地深圳、东莞和广州等主要城市,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同时,深圳汇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健全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既有制造业基础和国际航运、贸易基础,也有国际化的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粤港澳三地呈现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
(图源:CUHK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大湾区在粤港合作方面建设了不少高水平开放型合作平台,比如先后建成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粤港重大合作平台,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各个平台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诸多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促进了技术落地、资金引进和人才流动。与此同时,香港也在打造本地的深港合作对接平台,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建设计划,加快深港科技创新一体化,更好与内地科创体系联通,打造“国际创科新城”。
推进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还需要制度性开放,即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一体化的探索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香港的规则体系基本与国际接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可以借鉴香港的规则,然后再做加法,建立一个共同的、与国际对接的规则体系。三地的规则衔接将快速推动三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高效便捷自由流动,进一步加快推进湾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通过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大湾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稳定发展信心,稳固市场预期,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转型发展动力,进而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完善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管理制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已向港澳开放;广东省加快向港澳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港澳网络专线已服务港澳地区用户超200家;10家广东省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运行良好,集聚了一大批港澳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港澳居民可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等举措使得大湾区人才要素流通更加高效;同时,香港也已经宣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大湾区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申请在港就业签证,这也将极大推动两地人才互动和融合发展,为科技协同创新注入动力。
2019-2022年广东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情况
(图源:南方都市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开启了大湾区金融开放的新进程。金融开放无疑是大湾区发展的最有力抓手,因为无论是基础科研还是应用技术转化,都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依托香港国际性金融中心和深圳“双区叠加”优势,合作性地创新发展金融产业,释放金融的“乘数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高水平开放、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格局变动背景下的必然举措。大湾区可以探索金融双中心体系,一边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可依托广深发展,服务实体企业;一边是可与华尔街竞争的国际金融,这方面香港可发挥作用,共同抢抓机遇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如今,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教育方面的改革,以及对港青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为下一代的发展和心向祖国打下基础。“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香港的发展和机遇风光无限,振奋人心。”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在全面复常的快车道上昂首向前。笔者相信,这也是香港人民共同的心声。祖国全力支持,港人奋发努力,香港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