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快评】陆恭蕙: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国家创新方面能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能创新吗?这个问题是十年前提出来的,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虽然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其更为擅长的是从仿效中加以改良,而不是“创新”。中国是否具备创新能力,要看中国的企业是否具有高的市场估值。鉴于目前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中国能创新吗”这一问题已经转变为:中国该如何创新?有哪些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计划?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乎于“人”。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人亲历了各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他们具备了快速适应和接受的能力。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产。中国制造商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真正去解决问题,才能得以生存。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如科技企业投资人李开复所说的,中国的创业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们相比于西方创业者来讲做事要更为努力。

在中国还有一个能够使得人们迅速接受新事物的政策生态环境。光看中国人接受移动支付的速度就很能说明问题,移动支付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有十亿人口可以熟练使用互联网,还有一群为了追赶时代步伐而拼命工作的创业者。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能力很强的政府,可为创新创业提供投资以及监管环境,使得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从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

正是以上三个元素的结合,将中国打造成了一个很好的科创全球力量。

中国的创新政策也包含了对大湾区的愿景。这个想法其实早在2008年就有了,那时中国的规划者首次提出了一个发展计划草案,旨在将广东、香港和澳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不管是珠江三角洲的各区县,还是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其自身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和能力。

自该草案提出以来,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许多联系得到大大加深。最明显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联系大大加强,使得该区域内的旅行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香港几所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也在深圳开设了分校区,这些都表明完全可以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和创新中心。到了2019年,该草案已经变为一个蓝图,而中国十四五规划中也详细说明了如何在更高价值的创新引领下,将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特大城市区。

 

微信图片_20221101152103.png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基地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由纳米科技研发核心区、中试孵化区与生活配套区三大功能区组成,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总部园区。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要在这一愿景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香港需要提高对创新和技术(I&T)的认识。香港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目前还只是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来看待创新和技术。然而他们还需要重新思考在政策方面可以作出何种努力,来要求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发布数据和信息,从而使香港能够真正参与到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数字革命中去。

政策制订者必须克服这一思想障碍,即“隐私”妨碍着他们规定哪些信息需要发布,并且以何种形式发布才可以使香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比如打造一个智慧且绿色低碳的香港。

首先,各政府部门都应设立首席数据官,他们要对数据库进行梳理、汇合和发布,以便私人及企业的访问和使用。有些尚未能收集到,或是未能适当汇总的,但对于做出更好决策和对公共用途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必须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进行发布。

虽然整理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耐心和精力,但政府完全可以聘请大量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因为许多现行政策的成功与否,大都取决于相关资料是否可以获取,并且是否都进行了可用的汇合。

其次,政府不同部门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真正的合作才能同时取得多项成果。这就需要各部门抛弃筒仓式思维和行政结构,而采取新的多学科和合作的态度。

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各官僚机构都倾向于待在僵化的舒适区,既得利益者也很反对变革。但是香港新一届政府刚刚上台,香港可以开启新的旅程,并且这届政府很快就会发现,公众是支持变革的。

第三,政策制定者和政府行政人员必须和私营部门以及社会进行密切合作。过去政府官员担心这样会遭到勾结和“黑箱”政治等指控,但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提高透明度这些担忧便可得到很好地解决。

第四,公共部门拥有资源可以投入创新和技术。各部门需要携手共进,以实现投入资金的价值和成功的结果。例如,创科工业局应确保其首要任务包括绿色科技和气候科技,这将助力中国大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且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还将助力香港在2050年前实现自己的碳中和目标。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科工业局)认识到,气候变化是全球主要挑战之一,因此也是主要的创新领域,而且这也是数字革命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221101152134.png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左二)到访香港科学园,探访一间香港科技园公司伙伴企业,并听取有关工业无人车辆产品的介绍。

(图源:GovHK)

 

环境及生态局和运输及物流局需要对信息和技术更加精通,从而确保有足够深度的信息来支撑更好的政策制定。此外还要向公共提供数据,促进私营部门的创新,比如在海事和航空部门中有关建筑和运输范畴的能源管理等。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希望其他各部门在数据与追求创新和技术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因为全球金融业向零碳投资的转型取决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完整性。

香港特区政府在发表其创新和技术的总体规划时,应当考虑到香港的运作机制,以及公共部门应当如何协助本地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更佳地运作,实现未来的长久发展。

香港在这些领域做得够好,就可以和大陆的产业相融合,在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同时,香港也能在国际参与上发挥强大影响力的角色,从而确保其在大湾区以及其他区域所发挥的领导作用。

(本文内容基于作者在《中国日报》香港版所发表的评论文章整理而成,GBA can play pivotal role in advanc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ep 08, 2022)

 

作者陆恭蕙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

GBA Review 新传媒

 

编辑 | 冯箫凝 黄紫蓝

校对 | 贾本裕 赵诣

美编 | 邱旭然

no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