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Description
IIA政策报告
摘要
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接受法国电视台LCI专访时的言论引发外交风波。在回应克里米亚主权归属问题时,卢大使回应称:“从不同角度出发,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历史上,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后在苏联时期被送给了乌克兰。”主持人罗契宾进一步提出:“从‘国际法’角度出发,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对此,卢大使则指出:“如果按照国际法,前苏联国家甚至没有有效的国际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来确认这些国家的主权地位。”以上言论在欧洲地区引发舆论震荡,法国、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更对此提出严厉批评,通过“召见大使”的方式提出抗议。尽管社会对卢大使言论反应不一,但从职业和专业领域,一个广泛的共识是,卢大使的言论有违我国一贯秉持的外交立场。本报告分析国际媒体报道与政府回应,明确该事件已在及时的外交运作下得到妥善解决,但也成为我国外交领域的一个负资产。我国需要特别留意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建议,大使在开展外交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正确阐释中国“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规则观,避免落入双重“修辞陷阱”;另一方面应尝试从“小国视角”出发,回应小国对于安全的核心关切,凝聚更为广泛的国际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换取国际层面的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