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報告第242期】劉承乾、孫奕欣:大使如何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開展外交工作
發表於:2023-07-04
關鍵字 中國外交 國家利益 國際秩序

摘要

4月21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接受法國電視台LCI專訪時的言論引發外交風波。在回應克里米亞主權歸屬問題時,盧大使回應稱:“從不同角度出發,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歷史上,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後在蘇聯時期被送給了烏克蘭。”主持人羅契賓進一步提出:“從‘國際法’角度出發,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對此,盧大使則指出:“如果按照國際法,前蘇聯國家甚至沒有有效的國際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確認這些國家的主權地位。”以上言論在歐洲地區引發輿論震盪,法國、烏克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更對此提出嚴厲批評,通過“召見大使”的方式提出抗議。儘管社會對盧大使言論反應不一,但從職業和專業領域,一個廣泛的共識是,盧大使的言論有違我國一貫秉持的外交立場。本報告分析國際媒體報導與政府回應,明確該事件已在及時的外交運作下得到妥善解決,但也成為我國外交領域的一個負資產。我國需要特別留意類似的事件不再發生。我們建議,大使在開展外交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應以國家利益為核心,正確闡釋中國“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規則觀,避免落入雙重“修辭陷阱”;另一方面應嘗試從“小國視角”出發,回應小國對於安全的核心關切,凝聚更為廣泛的國際支持,為中國式現代化換取國際層面的時間與空間。

研究问题

  • 大使如何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開展外交工作?
  • 如何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避免落入“修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