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在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提供就業、擴大稅基、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56789”常被用來形容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不過,“56789”只是全國民營經濟的平均水平,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民營經濟發達區域,民營經濟發揮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2021年中國民營經濟(浙江)高質量發展指數顯示,民營經濟對浙江省貢獻呈現“67789”的特點,即貢獻了67%左右的GDP、73.4%的稅收、75.5%的創新投入(全社會R&D人員投入)、87.5%的就業、96.7%的市場主體。
民營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國家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的今天。從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毫無疑問,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都在積極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強調恢復民營企業信心的重要性。
然而,在現實層面,眾多重振民營企業信心的政策似乎沒有產生理想的效果,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效果或者在一些地方起到了反面效果。經驗地看,儘管當前中國進入疫情后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的發展卻出現廣泛的疲軟現象。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私營企業利潤下降21.3%。企業利潤的下降也隨之引發了投資的信心不足,據2023年一季度投資數據顯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僅同比增長0.6%,國有部門投資增速則高達10.0%。 2023年5月最新數據顯示,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已同比下降0.1%。一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為54.2%,明顯低於去年一季度的56.9%。而今年一季度投資增量中民間投資佔比更是下滑至6.7%,低於2022年10%的增量貢獻率,更遠低於2021年79.1%的增量貢獻率。同時,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國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民營經濟的疲軟與民營企業躺平所導致的企業大規模裁員、招聘指標縮緊也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問題。在一周工作一小時及以上就屬於就業的低標準下,2023年5月全國16—24歲青年失業率仍然上升至20.8%,創下了2018年有該數據以來的新高。各項經濟與社會指標無不反映出民營企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除官方統計數據外,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民營企業的調研結果也顯示,民營企業普遍地對經濟投資信心不足、動力不足。概括地說,民營企業目前普遍呈現出三種狀態:第一,優先選擇“走出去”,寧願付出巨額資金成本也要逐步將資本外移、企業外移;第二,缺乏對未來的預期而選擇躺平、不投資,有些甚至主動向政府提出願意將企業直接交給政府;第三,大量的民營企業因為各種不利因素不得不關閉停產倒閉。可以說,不管是從經濟數據還是從企業調研結果看,目前還看不到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的增強,也看不到民營經濟復甦的跡象。毫無疑問,鑑於民營經濟在就業、稅收和創新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民營企業得不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中國經濟發展將會面臨更大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查和研究,想要回答中國民營企業為什麼得不到恢復發展這一問題,就要為民營企業解決三個相關的問題:第一,企業家為什麼要做企業?第二,民營企業做什麼?第三,民營企業如何做?這三個問題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第一個問題回答企業的目的,第二個問題回答企業的空間和內容,第三個問題回答企業發展所能得到的手段和工具。
研究问题
-
企業家為什麼要做企業?
-
企業家做什麼?
-
企業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