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報告291期】劉承乾:“內捲經濟”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
發表於:2023-09-04
關鍵字 內捲經濟 體制改革 地方政府
【摘要】內捲經濟正在成為中國地方發展的“新常態”。中國經濟在近十年來增速落入6-7%的新區間,這一方面是經濟總量增長的必然結果,因為經濟基數越大,增長就會越慢,另一方面也是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上升的內生後果。這種壓力促成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從以往的數量型經濟擴張轉型到質量型經濟提升。經驗地看,這種轉型需要很長的時間,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經濟體來說。不巧的是,當中國依然處於這個困難的轉型過程之中的時候,中國經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年來,隨著外資和民營資本投入的減少,新增經濟活動變少。如果一個經濟體的新增經濟活動處於增長狀態,那麼這個經濟體處於擴張過程之中;但如果新增經濟活動增長緩慢甚至停止,那麼這個經濟體便進入滯漲狀態。當經濟角色不以增加新經濟活動而是競爭存量經濟活動的時候,一個經濟體便會進入“內捲”狀態。

國際學術界常以“發展型政府”解釋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成就。 “發展型政府”指的是國有資本和地方政府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但是,在外資和民營資本減少投入,而國資和地方政府逐漸成為經濟主體的時候,內捲變得不可避免。在新的發展要素增量(尤其是科技)匱乏的情況下,追求經濟績效的地方政府必然圍繞要素主體(尤其是企業)對存量展開競爭。爭奪有限的存量資源必然形成內捲經濟。不斷升級的內捲經濟已經導致地方政府的競爭手段持續加碼,地方和區域之間惡性競爭變成常態。由內捲經濟造成的惡性競爭惡化著企業的營商環境,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便會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力。

本報告在分析內捲經濟的成因和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提出克服內捲經濟的一些可能的對應舉措。

研究问题

  • 內捲經濟的實質是地方政府間的惡性競爭
  • 內捲經濟的典型表現
  • 以行政體制改革超越“內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