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专题培训班顺利结业。本次培训班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开展,学制共5天,参训学员为深圳市、区相关领域领导干部,约40人。该班次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有关安排,聚焦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目标,旨在提升干部政治素质、治理水平、履职能力,进一步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训班于4月15日开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中心主任郑永年教授出席开班式并致欢迎辞,代表大学欢迎来自深圳的各级领导干部到大学学习。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董海涛于开班式上作开班动员讲话,对参训学员提出高标准、高要求,要求学员严守纪律,积极思考,把本次培训打造成为深圳干部培训的标杆。
郑永年教授致欢迎辞
董海涛副院长作开班动员讲话
专题讲座
本次培训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中心为深圳市领导干部精心设计、量身定制,配备了“豪华”的专家阵容,聚焦前沿领域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让学员们从更高维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开班式后,郑永年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中国式现代化与制度型开放”专题讲座。郑教授详细讲解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的制度型开放,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发展的变化,靠过去的“三驾马车”带动经济发展愈发困难,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坚持开放。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制度型开放和单边开放为基本特征的第三次开放。从历史上看,对等开放向来是发达经济体强迫其他经济体开放的常用手段,而中国能走到今天主要靠实施单边开放。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深圳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和精彩样本。
郑永年教授作专题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杰以“转型升级与后发优势的形成”为主题,为学员们带来分享。唐市长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基本概念,强调后发优势的根源在于创新,并介绍了深圳是如何从依靠比较优势起步转变为依靠创新收获后发优势,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型。唐市长结合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实例与广东发展数据,系统解读了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并说明了知识如何扩散与产业如何跨界。在此基础上,唐市长明确了大学与企业在创新中如何分工协作。讲座最后,唐市长强调中国目前要形成后发优势,就需要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市场的参与,更需要政府消除创新恐惧,营造一个支持创新的环境。
唐杰副市长作专题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规则标准与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客座高级研究员游传满为学员们带来了“经济制裁与涉外企业合规”专题讲座。游博士从美国经济制裁制度的特征出发,围绕海能达、大疆、中兴、华为等具体案例,提出在不违反国际、国内法的前提下,我们的企业产业、政府有司、科研院所三大主体应当精诚合作,从理念、立法、执法与宣传四个维度,提高涉外企业合规,增进反制裁防护效能,完善涉外制裁体系建设,以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游传满博士作专题讲座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学术副院长、资深研究员何冬妮围绕“中国-东盟共同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选项”的主题,引入了有限全球化的概念,指出当前政治逻辑压过经济逻辑,政治机制压过市场机制会强化有限全球化。当前国际局势下,划圈子、排他性的经贸协定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规竞”中面临“规锁”和“技锁”的双重挑战。结合具体数据实例,何院长系统讲解了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方面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并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制度型开放,而要扩大制度型开放,应该从人才、数字、服务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入手。与东盟共建超越传统自贸框架的非排他的共同市场,可以作为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一个战略选项。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共同市场,不仅可以使得中国与东盟相互借力推动各自内部的市场一体化进程,而且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打造开放包容的区域一体化市场来共同应对地缘政治剧变、全球化逆潮冲击和释放自身发展动力和潜力提供了路径选择。
何冬妮副院长作专题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长、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陈永勤结合深港合作实际情况展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深港合作的前景和机遇”专题讲座。陈永勤院长首先回顾了深港两地的历史渊源。陈院长指出由于历史的缘故,原本同为宝安/新安的南北相连一地,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的殖民分割,深港两地逐渐成为天差地别、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同的两个世界。陈院长接着回顾了近几十年深港两地的发展现状。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深港两地的互动、交融乃至同城化逐步加深和增强。但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陈院长提出了自己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见解。讲座最后,陈永勤院长展望未来,明确深港融合日益加快,两座世界级城市共同在如火如荼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作用。
陈永勤院长作专题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部教授、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欧洲联盟委员会授予的“让·莫内终身讲席教授”宋新宁就“外部环境对中欧关系的挑战和机遇”开展专题讲座。他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开,指出中国当前面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险恶的外部环境。宋教授介绍了全球三大核心板块,即北美、欧洲经济区与东亚,并从中国与三大板块及其他边缘板块的双边关系出发详解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接着,宋教授介绍了欧洲联盟及其特性,并阐述了欧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讲座最后,宋教授系统阐述了当前中欧关系的特性,指出双方在政治上相互借重,欧盟力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宋教授也对俄乌冲突后的中欧关系及其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宋新宁教授作专题讲座
圆桌论坛
培训班除专题讲座外,还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的三位学者前来与学员开展“前海及河套试验区如何引领大湾区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圆桌论坛,让学员们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和意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践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教授主持论坛。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平学教授围绕“制度型开放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主题做分享。邹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在规则衔接,也难在规则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需要法治合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保障。邹教授结合三地制度差异详细分析了大湾区规则衔接的障碍及关键,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性质、内容和路径选择,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型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改善思维方式。要避免小道理架空大道理;要避免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形成合成谬误;要解决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的问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教授针对“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主题,结合深圳市率先探索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分析了深圳自身优势及其与领先的全球标杆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全球标杆城市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趋势下,深圳要突出创新引领的城市特征,率先形成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并从深圳都市圈规划出发,结合都市圈联动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经典案例,建言大湾区各城市加强顶层设计联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多种协同模式,更好推动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
肖耿教授为学员带来“深港合作共建香港的境内关外‘国际经济合作特区’”分享,提出深港两地应充分利用基于人民币的在岸市场体系(内循环)和基于港币的离岸市场体系(外循环),于两地交汇处打造双循环衔接带,建设两地深度合作“经济特区”。肖教授强调国际标准的软件加中国特色的硬件及地理与市场空间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成为中国内外双循环的衔接带,但肖教授也指出跨双循环的衔接与联通是一个系统性挑战,部分僵化的制度制约了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肖教授提出深港两地应以双总部衔接双循环,并强调大湾区深度合作和融合与企业跨境双总部机制对释放新型工业化及新质生产力潜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论坛上,三位嘉宾也就学员关心的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圆桌论坛
实地参访
培训班创新学习方式,安排了实地参访,让学员们前往机构、组织一线,深入了解深圳的发展。4月16日,学员们前往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参观研究院实验室及展厅,并听取了研究院有关情况及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了解了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学员参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4月17日,学员们前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参观,听取展厅工作人员有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现状及未来规划的介绍,并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参与圆桌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中心执行主任黄平博士主持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运营总监徐莉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研究科学家韩亚潼出席论坛。论坛嘉宾以“政府-高校合作下的产学研探索:河套的经验和教训”为主题,就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实践、产学研落地转化、合作区发展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学员参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结业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黄建伟和全体学员出席结业式。
结业式上,各组学员代表依次上台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黄建伟校长为全体学员颁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结业式最后,深圳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二处一级调研员卓斌作结业致辞,表示希望学员将培训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想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助力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结业式
专题培训班结合了深圳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精准切中了学员需求,大家自主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学员纷纷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为自己“充电”,并表示收获颇丰,也期待将所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带回实际工作之中。
承办单位
本次专题培训班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中心承接,中心成立于2022年3月,由知名政治经济学专家郑永年教授担任项目主任,依托郑永年教授团队的原创课程体系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横跨深港的雄厚国际化师资队伍,面向公共部门领导人才、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士及企业高管推出中短期可定制的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致力于培养能够客观和理性地跟进世界局势变化、领会中央精神和战略思维,且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新型数字化治理工具,并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层次国际化公共管理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级公共管理研修项目